艺术纸画册印刷|第190期 | 从《宋画全集》和《元画全集》的印刷看调频加网与调幅加网的优劣

分类:投稿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发布时间:2023-02-27

高仿真古画印刷,非简单的图文复制技术而已,实乃艺术之再现,庖丁解牛,技进乎道。美国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有句名言:“底片是乐谱,印放是演奏。”同样,印刷也是“演奏”之一种。所不同者,印刷的“演奏”有如指挥一个乐团,从摄影、冲片、电分、编排、校色、PS(Adobe Photoshop图像处理)、各种ICC(ICC Color Profile,设备色彩特性文件)色彩管理,到CTP(Computer to Plate,直接制版)打样机、印刷机,每一环节皆是重点。可以说,从原作到高仿真印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从技术协调到艺术再现的一个过程。这在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型高仿真艺术画册“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之《宋画全集》、《元画全集》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宋画全集》、《元画全集》是由浙江大学与浙江省文物局合作编纂出版的大型断代绘画及文献总集,首次对散布于全球的宋画、元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编纂和出版。“画必称宋元”,宋元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但宋、元绘画的载体不同,宋画多绢本,元画多纸本;审美旨趣也不相同,所谓“宋人丘壑,元人笔墨”,宋画尚理,元画更重意趣。为了最大程度地接近真迹,更好地再现原作的气息,编辑综合各方面因素,在印刷《宋画全集》、《元画全集》时,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印刷技术。前者采用了目前全球最先进的10微米调频加网(Frequency Modulation Screening,简称FM网点)技术;后者采用了超越传统175Lpi(Line per Inch,挂网线数单位)输出提高到280Lpi的调幅加网(Amplitude Modulated Screening,简称AM网点)技术。

如今《宋画全集》六卷二十三册、《元画全集》五卷十六册已全部完成出版。整个编纂、出版、印制流程是编辑将绘画审美与印刷技术的理解融会贯通,并付诸实践的过程。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这两套高端大型艺术画册的印刷实践与效果对比,分析讨论调频加网与调幅加网在中国传统绘画印制技术中的各种利弊。

企业画册印刷_艺术纸画册印刷_上海画册印刷

宋 《女孝经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一、三种加网技术‍

印刷技术的每一次突破性发展都有着深厚的经济、文化、科技等社会背景。随着计算机与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照相制版、手工拼版、电分直出菲林技术已经为新的印刷技术所超越。现今,彩色印前系统的加网印刷方式主要有三种:调频加网、调幅加网、混合加网(Hybrid Screening)。

调频加网的印刷方式是通过网点的疏密来表现图像的黑白灰关系。它的网点面积大小是固定的,亮部的网点密度低,暗部的网点密度高。

调幅加网是一种传统的、最普通的加网方式。它以改变网点的面积大小来表现图像的黑白灰关系,在单位空间上网点出现的频率和单位面积上网点出现的数量是不变的,亮部的网点小,暗部的网点大。

混合加网是调频加网和调幅加网融合的网点技术,在0%~10%和90%~100%的网点范围采用调频加网,在11%~89%的网点范围采用调幅加网。混合加网同时具备调频加网、调幅加网的优点与缺点,所以在《宋画全集》、《元画全集》印刷中我们没有采用这种方式。

上海画册印刷_企业画册印刷_艺术纸画册印刷

宋 《雪景四段》(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二、传统175Lpi~200Lpi调幅加网与调频加网的对比

相对于传统的在175Lpi~200Lpi的调幅加网,从理论上讲,调频加网具有以下优势:

1.解晰度高

在出版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调频加网印刷因为网点细腻,所以比调幅加网具有更高的图像解晰度,呈像锐度更好。

2.提高色彩空间的表现能力

由于调频加网是以随机加网的方式分布网点,不存在调幅加网的加网角度问题,所以可以通过增加专色通道的方式,如采用六色、八色甚至十二色的印制技术,来实现高保真印刷。

3.不易产生龟纹(莫尔纹)

传统四色印刷中有秩序排列的网点和固定的加网角度,在四色套印过程中,常常会产生莫尔干涉纹(Morie fringe),俗称龟纹。而调频加网没有规律的网点结构,消除了原图像中规则条纹与加网角度发生互为干涉的龟纹的可能性,相比调幅加网更不易产生龟纹。

4.套准问题对颜色平衡的影响较少

根据克里奥公司的调频加网测试表明,在套准相差±0.006inch时,调频加网网点的色彩偏移量ΔE为0.8-1.6,调幅加网网点的的色彩偏移量则高达ΔE2.4。

5.其他

相比调幅加网,调频加网不会产生梅花状环形纹,俗称玫瑰斑;印刷时不易蹭脏背纸,且耗墨量相对较低。当然,与调幅加网相比较,调频加网也有其缺点,具体如下:

1.调频加网对CTP版材和冲版中的温度、速度、PH值要求严格,工艺稍不稳定,就会前功尽弃。

2.因为调频加网超细颗粒的网点特性,使得完美还原极为困难。调频加网对印刷机状态,印刷环境的温湿度控制,印刷材料如油墨、橡胶布、水墨平衡等的选择与使用要求近乎苛刻。

3.调频加网中间调的网点扩大率较高,须采用补偿曲线,对于四色通道灰梯的还原不够理想,对暗部层次的表达也不如调幅加网优秀。

4.调频加网因网点相等而使图像亮部层次容易粗糙,特别是在20%~25%左右的灰调中较为突出,甚至容易有颗粒状的感觉。

5.调频加网印版成像难度大,印刷时不够稳定,四色着墨压力不均匀时,常常会产生“色杠”(印刷品上出现的与滚筒轴线平行、与周围密度不同的彩色条状印痕)的现象。

艺术纸画册印刷_上海画册印刷_企业画册印刷

宋 马远 《古松楼阁图》 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三、《宋画全集》、《元画全集》中调幅加网与调频加网的对比‍

《宋画全集》和《元画全集》都采用了比传统印刷技术更精密、更先进的工艺。《宋画全集》采用10微米调频加网印刷技术,菱形网点,富士版材,柯达CTP直接出版,使用日本三菱印刷机,日本DIC油墨,六色印刷,其中CMYK(印刷四分色,Cyan青,Magenta品红,Yellow黄,Key Plate(black)定位套版色黑色)密度为C,1.25~1.4,M,1.25~1.4 , Y,1.15~1.3, K,1.65~1.95。绿色与橙色密度较低,几可忽略不计。

《元画全集》采用280Lpi调幅加网印刷技术,圆形网点,富士版材,网屏CTP直接出版,使用日本小森印刷机,日本DIC油墨,四色印刷,CMYK密度为C,1.15~1.25,M,1.45~1.6,Y,1.0~1.1, K,1.55~1.7。

为了公平起见,我们选取了以下三种《宋画全集》、《元画全集》中的基准原稿。第一种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提供的资源图像数码片,分辨率为300Dpi(Dot per inch,采集分辨率)。《宋画全集》第一卷与《元画全集》第一卷都采用了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提供的同等精度的数码片。

第二种是上海博物馆藏品,由摄影师章益林同志拍摄的8×10英寸底片,分辨率为400Dpi。《宋画全集》第二卷与《元画全集》第二卷都采用了同样精度的底片。

第三种是美国某博物馆提供的精度在200Dpi左右的数码片。《宋画全集》第六卷与《元画全集》第五卷都有极少数采用了此等精度的数码片。

关于具体作品的选取,考虑到作品创作时代越相近,墨色、质地的变化也越接近,所以宋画选取了南宋后期作品,元画选取了元代早期作品。在比较过程中,笔者从清晰度、色彩表现力、灰度与暗部层次表现力、图像反差、龟纹问题、印刷稳定性等六方面,对调幅加网与调频加网的呈现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比较结果如下:

1.清晰度

单纯从清晰度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北京故宫博物院300Dpi的数码原稿还是上海博物馆的400Dpi的8×10电分图像,10微米调频加网都占据优势,图像效果十分锐利。

2.色彩表现力

从色域或者说色彩的表现力来比较,10微米调频加网,色彩较为艳丽,而280Lpi调幅加网则相对稳重,反差适中,色彩较易与数码样匹配。《宋画全集》虽然采用六色印刷,除C、M、Y、K四个基准色外,加上橙和绿两个专色通道,但是因为宋代绘画本身色彩空间的关系,橙、绿两色几乎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数值。也就是说,橙、绿色所增加的色彩值,古代绘画中是基本不存在的。所以古代绘画中仅有的那点色彩空间,调频加网或调幅加网的四色印刷已能较易还原。

3.灰度与暗部层次表现力

灰度与暗部层次的表现力是古代绘画印刷中的重中之重,这方面调幅加网明显占有优势。特别是暗部的表现力,调频加网显得过于平整,层次感不佳。灰度层次的表达也是调幅加网的强项,过渡均匀、阶调自然。而调频加网有时会出现阶调跳跃的现象,四色的扩大率补偿曲线也较难调整到位。比如《宋画全集》第一卷第五册《孝经图》的部分画面就有这种现象。

4.图像反差

从反差的角度来看,调幅加网的可控性好于调频加网。10微米调频加网因为颗粒极细,精度过高,在做与数码样的色彩匹配时,非常难以控制反差的一致性,印刷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问题,比如:不加大黑版墨量,次光位与中间调少黑;加大黑版墨量,则暗部太重,死气沉沉,很难做到两全。像《宋画全集》第七卷第二册大阪市立美术馆藏传马远《古松楼阁图》就有这一缺陷。

5.龟纹问题

在《宋画全集》和《元画全集》的印刷中,都出现过龟纹的问题。据笔者的经验分析,形成龟纹有三种原因:一是数码相机拍摄时形成龟纹,二是绢本绘画在电分时的角度问题,三是因出版加网角度问题而形成龟纹。

要避免第一种情况发生,只有重新拍摄原作,在机位、光源、角度、像素设定和分辨率输出中事先作好调整。拍摄中一旦形成龟纹,后期无论如何处理,皆不可挽救。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元画全集》第五卷第四册美国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藏《司马槱梦苏小小图》。

上海画册印刷_企业画册印刷_艺术纸画册印刷

元 刘元 《梦苏小小图》 (局部) 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

第二种情况可以通过调整胶片在电分滚筒中的角度与重新设定分色输出分辨率来解决。

第三种情况可以通过修改图像输出分辨率,调整四色通道的出版角度来避免龟纹。

因为调频加网没有加网角度形成的撞网问题,不会出现第三种情况下的龟纹,所以总体来讲,在避免龟纹方面,调频加网要优于调幅加网。

6.印刷稳定性

从印刷的稳定性来考察,无疑又是调幅加网占据优势。因为《宋画全集》、《元画全集》有大量跨版拼接图像,所以印刷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责任编辑艺术纸画册印刷,我们要求图书装订成册后,跨版拼接图像在标准光源下肉眼不能觉察其颜色差别。调频加网由于其网点过细的原因艺术纸画册印刷,冲版时容易掉网,印刷时也容易掉网,所以稳定性就远远不如调幅加网;有时还会因着墨棍的位置与压力问题产生各种 “色杠”印象,如《宋画全集》第二卷第二册佚名《雪景四段》。这种问题在调幅加网印刷中是基本不会出现的。

四、结论‍

综合考量以上调频加网与调幅加网在各方面的表现,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绘画的印制方面,还是高线数调幅加网优势更明显一些。

中国画笔墨的表现力讲究水墨的清润、厚重感,颜色艳而不俗,薄中见厚,墨与色浑融一体,以色助墨,以墨显色,要之墨中有色,色中有墨,墨不碍色、色不碍墨,以臻其妙。如果在印刷稳定性有把握的情况下,将调幅加网输出提高到350Lpi以上,可以预见调幅加网将全面优于调频加网。

艺术纸画册印刷_企业画册印刷_上海画册印刷

武英书画微信订阅号:wy2010bbs

投稿和版权合作信箱:

以上内容来源于用户投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侵权,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产品体系

应用领域

关于我们

热门词

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