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彩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怎么样|如何拉长传统出版的“尾巴”?且听虎彩印艺董事长陈成稳为您解读

分类:投稿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发布时间:2023-03-14

解读行业政策法规

传播产业发展资讯

剖析企业成功路径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故事,在时光里沉淀、升华。作为虎彩印艺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陈成稳亦如此,他的心中藏着一个关于毛竹的故事:只生长于中国最东边的毛竹,最初的4年仅长了3厘米,但是从第5年开始却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生长,6周时间就能长到15米。用4年时间将根在土壤中延伸数百米,这是陈成稳所领悟的生长秘诀,亦是他对按需印刷业务“势如破竹”的希冀。

反其道而行,将烟包印刷的利润拿出来“砸”在按需印刷上,有人不解,有人质疑。斥巨资布局按需印刷、数字技术的虎彩究竟能坚持多久?按需印刷从者不众的阻碍因素是什么?按需印刷的爆发点何时到来?……在位于北京市酒仙桥附近的虎彩印艺旗下北京虎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陈成稳接受了《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Q

先行者如何避免成为“先烈”?

A

有力的回应:我们做未来

以小批量多批次的数字印刷为出版社提供断版图书销售平台,联动布局全国4个数字印刷基地,实现图书零库存、永不断版。这是纵横商海20多年的陈成稳对虎彩印艺的布局,也是他看到出版社痛点之后所做的决定。

有问题,就有解决方案。出版社的两大痛点,即库存与断版,在数字印刷技术面前迎刃而解。一本起印,在缓解了出版社库存压力的同时,亦可实现断版书的重印进而延长图书销售的长尾。显然,陈成稳将按需印刷纳入虎彩“印刷+互联网”的未来已顺理成章。陈成稳表示,虎彩看到了印刷未来的可能,传统印刷将逐步被数字印刷取代。“我们要从今天看到明天,为明天做事情,比同行先走一步。”

从0到1的过程的确辛苦,“我现在的时间都放在按需印刷业务上,一方面是因为包装业务已经成熟,另一方面则是新业务从培育到逐渐规范需要一个过程。”陈成稳告诉记者,要做成一件事情天彩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怎么样天彩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怎么样,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长期积淀。“如果相信未来会是这个样子,就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虽然可能会走弯路,但也会知道哪些路不通,哪些路可行,当竞争者出现时,无论他有多好的资源和背景,我们先行的优势总会加分。”

事实上,虎彩印艺的按需印刷业务到目前为止还未实现赢利。公司自2011年开始,至今已投入逾3亿元用于数字印刷设备的引进及系统平台的搭建,到2013年,虎彩印艺才开始产生有效数据。但另一个显著事实是,2013年—2015年,虎彩印艺数字印刷业务的营收情况分别为516.18万元、1719.93万元、8068.12万元,增速飞快。步履强劲的陈成稳对未来充满信心。

Q

按需印刷远未到赢利阶段?

A

十足的底气:能量待爆发

不仅拥有自己的按需印刷电商平台搜书院,今年4月还与京东在按需印刷图书销售及资源开发方面强强合作,虎彩印艺已经开启了图书按需出版印刷的新篇章。陈成稳向记者介绍,虎彩印艺与出版社合作是以按需印刷的模式,与京东合作则是按需出版的模式。目前公司主业务仍是按需印刷,但向上游按需出版拓展的步伐已经开始了。“按需出版关键在于版权问题,通过断版书试水,在模式成熟后再逐渐加大力度,平台也可以卖书。”在陈成稳的构想中,一个国内按需印刷、按需出版的“亚马逊”雏形已现。

当然,就目前的按需印刷市场来说,虎彩印艺还处于先行者的位置,从者不众。阻碍原因到底是什么?陈成稳以其亲身体会回答了这个问题。“淘宝和天猫近10年才出现爆炸性增长,20年前的互联网行业也没有取得很大业绩,按需印刷同样需要一个过程。”陈成稳说,按需印刷技术已发展多年,之所以落地不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成本难以控制。传统印刷的起印量都在3000本、5000本,甚至1万本以上,而虎彩印艺黑白印刷的成本平衡点则是1000—1500本。“在1000本平衡点的书目前还占少数,品种只占总量的1%—2%,当平衡点达到2000本的时候,相信会出现爆发式增长。”而另一原因,则是出版单位对按需印刷模式的实际接受程度。虽然他们在观念上已逐渐接受按需印刷零库存,但实际操作起来与理念还存在差距。出版社如今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印刷,按需印刷的量较少,没有完全实现零库存。

不过,陈成稳也坚信,按需印刷将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未来充满阳光。“随着数字印刷的进步,每个企业都想实现零库存,按需印刷是一种趋势。当理念得到充分实现的时候,玩法肯定不一样。”陈成稳认为,谁最早占有市场的数据或资源,谁就最有可能在未来成为赢家。

相关链接:

以上内容来源于用户投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侵权,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产品体系

应用领域

关于我们

热门词

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