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投稿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发布时间:2023-02-26
专注的力量
听一位素食朋友讲过一个故事:说有一位企业家一天辗转两个城市,还能精神饱满地开会、讲课、参加活动,让人感觉到他的气定神闲。有人问他,不会累吗?他说:我坐飞机就安心坐飞机、讲课就是全心讲课、开会就专心开会,休息就放心休息,怎么会累呢?
我想,这就是专注的力量吧。
现实中,常谈的“梦想”,始于喜欢,忠于职责,不可少于专注,这是必修课。人生如此,公司如是。
一本画册
每一个广告公司,都给人一种“人生很急”的忙碌感。我们也不可避免地在一件又一件琐事中来回穿梭直至完成,开始另一件。
从五月中旬开始,忙碌得只剩下时间自己在提醒着我们,已经是六月了,却还是浑然不知六月为何时。我们对时间的概念,是手上任务的发生、经过、结果而已。所以当新的任务来临,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预算分布时间:策划—编辑—拍片—修图—设计—校对—印刷—装订—交稿。
我们给自己预算了20天,20天,要空出7-10天印刷期。这是一个比较安全的时间期限。
耘品
沟通
定位
构思主题
拍摄
内容策划:与客户沟通完成后,策划主题,一共交了三个,我们选了自己最满意的一个构思了一个大纲。
拍摄安排:由于客户对于作品有不同的安排,所以我们决定在摄影上作不同拍摄。大部分作品拍摄白底,用于抠图,后期设计也有大的空间;客户选出了十件作品,我们将这些作品安排了全黑背景拍摄,加上倒影板,效果很立体。然后,后来的问题也出在了这里。拍摄的时间由于作品的收集问题分成了3天时间,但是没有影响进度,其他工作依然进行。客户对于作品数量和作品名称是既定不改的。这一点不得不说,是我们的幸运。
编辑
排版
修改
文案:一共40件作品,我们分两天拍摄完成,按照客户定的活动主题,也给画册确定了主题,交由文案画册设计印刷深圳,给每一把壶加文字描述,并且按照既定大纲完成文字内容。每件作品都有创作时间,时间决定了顺序。三代人的内容,分别用客户本人一段话,划分篇章。
排版思路:完成文案的初稿,与设计商量排版设计。当时的初步想法,是想以作者作品本身的特点来作重点展示,然而效果并不理想(也许其他的设计在这一点上有更好的想法),所以我们做了个减法,定了方向。
初稿:开始设计,封面的设计一共有五稿。按照我们的惯性思维,封面力求简洁明了,让人一目了然。所以,最开始的五稿里面,只是在字形上作了变化(即使后来看来也有可取之处我们依然放弃了),但是考虑到这个人物的个性和他作品的特点,尤其是对人物和对紫砂的尊重,在这个行业内有着不同的看法,我们选择了保守。也就是今天看到的这一稿。按照这一款封面的设计,对内页几个部分的设计做了一份初稿。
确定:将初稿给客户确定排版风格,同时也将我们推荐的纸张样品拿给客户挑选。在这一点上,我们并没有强行推荐我们中意的纸样,虽然在推荐过程中,有说服客户的意图,但是我们必须尊重客户自己的选择,因为他对自己的了解胜过我们。纸张、设计风格确定。
正式设计:由于资料并不是一天收集完成的,所以满打满算,设计一共用了4天,但是文案和设计配合,一稿一稿地过的,确是熬了一个礼拜的夜。这当中,由于时间关系省略反复修改的过程。当我们到最后一个P完成,心里的一项任务完成打勾,却不知道后面一个大麻烦等着我们。
校对
定稿
印刷
交稿
校对、终稿确认:校对的过程乏味而枯燥,咬文嚼字,三个人轮流看稿,打样稿给客户校对作品名称、作品色彩是否正。即使如此,我们依然会出现错误。这个过程里,我们时间非常紧促了,由于之前确认好了纸张,纸的调度是提前实行了。
印刷:印刷赶上了端午假期。原本要放假的印刷厂,加班了。(感谢陈总)虽然我们对于平面印刷的色彩有所掌握,但是我们这次遇到了难解的问题如下:连着十几个版面,黑色版面,黑色包含红色、黄色、蓝色、黑色参数都在90左右,上不了印刷机器,上不了油墨。
我们设计师和印刷厂商量,是否可以改成黑色100,蓝色40,,但又有了新的尴尬,倒影部分的处理出现了bug。后来,我们又在PS里重新调整了参数,依然无法解决问题。时间已经是月底29号了。
问题:在最后的一点希望还没有破灭之前,我们商量:“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只能放弃倒影。”暂时只能就此妥协画册设计印刷深圳,但依然期待着印刷厂工程师调整的结果。放弃倒影,意味着放弃摄影师的拍摄,更意味着我们最初的决定是一次无用功,说服客户介绍我们的设计,却出现了不尽人意的效果,这才是最大的败笔。也许客户能够被说服,但我们心里的遗憾会放大。
这件事情一直到了2号的上午,我们得到了结果,印刷厂请深圳的工程师解决了这个问题。
交付:6月4日,交付成品给客户。超出了我们预计的时间。
《匠心有趣》
耘品
相似
遗憾还是有很多,比如,设计的另外可能,比如因为时间问题而不能实施的工艺……
这次并不是我们做得最好的一次,只是我们做了以上这些事情。每一年里我 们都会接受这样大大小小的画册数本,所做的工作也都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我们面对不同的紫砂人,不同的作品,看到不一样的有意思的人生。
有人说,做广告是最劳心劳力的,这话虽然不错,但不是最,因为每一个行业只要对自己手里的工作负责,对手里的作品负责,劳心劳力是必然。我们经历的每一个白眼、鄙视、抄袭、背叛、赞誉、鼓励,都让我们成长,这一切经历,与每一个紫砂人的经历是相似的。
耘品
一场展览
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的专注和就像紫砂人对手里传承的专注是一样的。一块泥到一把壶的过程里,拍打、光、对、转这几个动作不断地在每一个局部造型的成型过程里面重复,重复,再重复,这样重复的动作,每一步都是在精益求精。每一步的专注,每一步的高要求,成就一个人的人生。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季益顺先生,
十八岁入行,二十几岁渐有小成;
而立之年,已成风格,赢得赞誉;
人生不惑,潜行耕耘,创作深发。
他曾说,“初心是能够坚持走自己的紫砂之路,把中华文化、民族风貌、自然景观、盛世风光,展现给大家,跟着自己的心声走。”
从艺四十年,创作数百,新品迭出,花素兼容。
得益于恩师,成就自己,继续传承。
他的人生,有心也好,匠心也罢,
专注于紫砂,得于一“趣”。
6月16日,北京,他将用自己四十年来的代表作品,告诉我们——
匠心筑就紫砂梦
季益顺从艺四十年紫砂精品展在新保利大厦云楼10层,保利艺术博物馆开幕。
我们的一生中,
有多少次在应该专注的时候而选择了心烦意乱,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机会在不停地
错过,错过,错过。
不错过一场有“趣”的紫砂展,是人生多么有意思的事情。
这一次,
放下你的疑惑,
专注你的兴趣,
专注你的尊重,
专注你的欢喜,
专注地看一场紫砂展。
耘品
每一件作品出来,不同的人看到会有不同的想法,尤其在这个专业领域内的人,“我会做得更好”“其实可以不用这样排啊”“并没有什么特色啊,还是普通了”……没关系,我也在结果出来后这样想,所以,我们不停地总结经验教训,然后找机会实施下一个想法。策划、设计都是在创造可能,每一个点子实现的时候,都是褒贬不一的。作品,究其本身就是一面镜子,观者在里面照见自己,各种文字、图案铺陈,像是入迷宫的途径,却不是答案。那又怎样呢?讥讽者继续讥讽、茫然者看不见答案,无聊者依然百无聊赖,只有专注者继续专注。
在这座城市,和我们一样的广告人,大有人在,我们不是最努力,也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每一个人愿意用此刻现有的能力去尽力完成客户给予的每一个机会。
在此,感谢一路同行的合作伙伴
摄影:潘煜明
设计:汪彬
纸张:金印良品高军
印刷:金手指印刷(陈总在处理黑色页面印刷的问题上尽职尽责)
最后,感谢我们自己的专注,耘品工作室,并将一直努力专注下去。
你觉得没改变的,其实已经悄然改变了,你觉得改变的,还是没有变。
我们只是改变了形式:平面设计、网站、微平台推广维护、视频拍摄……我们一直在专注着做一件事情
——广而告之。
品一壶光阴,读一方水土
耘品工作室
电话:
以上内容来源于用户投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侵权,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