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投稿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发布时间:2023-02-20
张晓平
珂罗版印刷(collotype printing),以玻璃板为版基,按原稿层次制成明胶硬化的图文,由明胶硬化的皱纹吸收油墨,未硬化部分通过润湿排斥油墨进行印刷。由于版画使用明胶,因而在这个技术的名称中加上希腊语Glne(胶)意的Collo,珂罗是译音。
珂罗版印刷属平版印刷范畴。是最早的照相平版印刷之一,因多用厚磨沙玻璃作为版基,涂布明胶和重铬酸盐溶液,制成感光膜,用阴图底片敷在胶膜上曝光,制成印版。所以又叫“玻璃版印刷”。其工艺流程为:研磨玻璃→涂布感光液→接触曝光→显影、润湿处理→印刷。它是19世纪德国人发明的,清光绪初年传入我国。1876年,上海有正书局首先采用此项技术印制印刷品,以后,珂罗版技术在印制手稿和书画作品方面,逐渐显示出特殊的魅力。关于此项技术发明的确切时间有多种说法,有说早在1864年,有的说是1867年、1868年、1869年等等,总之,这应是发生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这个时期,欧洲近代印刷技术发展很快,以蒸汽为动力的印刷机械也发明并投入使用。
在约10毫米厚的磨砂玻璃上,涂上一层很薄的硅酸钠为基底,上面再涂明胶和重铬酸盐,干燥后形成感光膜。这层干燥的薄膜产生一些细微的皱纹,用它和连续调阴图接触拷贝,在光照下,感光膜产生不同的硬化反映,最终制成印版。
珂罗版印刷是一种传统的印刷技术,印刷特点是逼真传神,而且能够保留产生笔墨的神韵。珂罗版印刷品的成交情况来看,一些珂罗版印刷的名家作品集,或者是汇集多位名家的作品集的成交情况都比较好。珂罗版印刷品使用的纸主要是宣纸,很传统,但是这项技术却是从国外引进的。珂罗版技术大约发明于1869年,是由德国人阿尔倍脱发明的,真正传入我国是清朝末年的光绪年间,第一件印刷品是在上海徐汇区土山湾的宗教印刷所印的圣母像,这是最早的印品。以前都以为珂罗版是从日本引进的,而日本实际上也是从西方引进的,其技术比较发达,珂罗这个词实际上就是日文的“胶质”的一个译音,所以珂罗版也叫玻璃版。珂罗版的印刷原理就是以玻璃为板基,然后在玻璃上涂上明胶印刷质,在上面通过照相制版,把图像反映到胶质上,再通过采用水墨相斥的着墨原理用无网点印刷的方式,把印品印出来。珂罗版是从欧洲引进的一项西方的技术,但是经过我国几十年、上百年的学习应用融化,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传统技术了。珂罗版印刷品精美逼真,许多文人雅士都非常喜欢它。
珂罗版印刷的特点就是平板印刷,无网点,所以能够忠实地反映这个图像的原形,层次也比较丰富,可以达到毫发毕现的复制效果。珂罗版印刷范围主要是复制绘画,再一个就是墨迹、碑帖、古籍善本、古籍图录等等。珂罗版影印的碑帖,亦称碑拓,例如《曹全碑》是传世最早的名拓本,号称海内第一初拓本,这是最早的一个本子。其他的形式有影印的古籍善本、古器物的图录等等。新中国成立后,珂罗版技术也作为一种传统技术得到了保护和发展。像北京的文物出版社,上海的美术出版社,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都印了大量的珂罗版的印品。
这一种复制精准、效果逼真的印艺技术,于19世纪60年代由德国摄影师阿尔贝特所发明,到现在已有140年的历史。这种早于胶版印刷而出现的技术自1876传入我国。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再现稿件的色彩、层次,达到逼真的效果,在印制手稿及书法绘画作品方面,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后来随着胶印技术的出现,珂罗版印刷曾一度衰弱。我国许多珂罗版印刷厂家被关闭,这种工艺也似乎被人们遗忘。首先,珂罗版是一种传统的印艺技术。其工艺流程为:研磨玻璃、涂布感光液、接触曝光、显影、润湿处理、印刷,一百多年来并未有太多的变化。制版时网线极细,印品无网点,依靠不规则皱纹的疏密来表现画面的深浅层次。珂罗版由于版基是玻璃,印刷部分和空白部分是明胶,印力不高,一般一块印版仅能承印100至500份左右,最多不超过1000份。一台机器一天最多也就印几十张。印刷时全部为手工操作平版印刷画,对工艺要求极高,可印于纸张、绢及丝绸之上,且是专色压印,不会造成颜色偏差,能充分表现书画艺术品的色彩搭配、层次丰富的墨韵彩趣。这也正是为什么珂罗版最适合印刷名人书画、碑帖、珍贵图片、文物典籍等精致高级的艺术品的原因。
珂罗版印刷最讲求的就是精细每一步都马虎不得。前期制版时,因为是采用照相分色处理,胶片对画作原稿的信息记录难免会有所丢失,这就需要进行人工修版,然而在这道工序上,修版技师并不是仅凭着足够的仔细就能做好的。对于修版师的工作负责修版的他们应该都是美术院校科班出身,有着非常深厚的绘画功底。绝对不会只进行机械性的修版操作,而是会从艺术角度理解画作,所下的每一笔都是为还原画作原稿所要表达的意境,这样才能保证修版后体现出艺术品的精髓所在。”对艺术品的感觉不仅体现在修版上,从接触原稿到印刷完成,务求再现原作风采的工作态度贯穿始终。
甄别手工绘品与印刷品应该从细部着眼:首先看墨附在纸上的效果,印刷品墨痕都较虚浮,墨色单一有异样;而手工绘本的墨痕有堆积感,线条边缘可以看到笔墨入纸的渗透效果,即便一笔之内也有因书写节奏不同而呈现的墨色变化,笔画搭界的地方重叠的痕迹很明显,皴擦之处可以看到纸面起毛的状态。另外,纸张、墨色的老化程度,印泥的色泽,装裱的样式,墨色透背的程度等等都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印刷品与手工绘本的区别。有一种复制平版印刷画,一半印刷一半手绘,是造假中最高明的手段,常常能逃过仪器的检测,但仔细辨认还是看得出的。由书画的背面观察,珂罗版印刷的书画,墨、色均不会由正面侵染到背面。
二、对于托裱过的珂罗版印刷品,背面无法观察,从正面看很平,缺少质感,用手轻摸画面重墨或重色的地方(特别是石绿、石青等)没有涩感。
三、有些颜色易掉色(如大红、石青)不妨用一小块白色软纸蘸清水在颜色上轻轻擦一擦,画在宣纸上的画是掉色的,而印刷在宣纸上的画是绝对不掉色的。
四、对于那些在珂罗版印刷品基础上再人工着墨、着色的赝品,只要细心观察也不难找到破绽,后加上去的墨、色明显有浮在画面上的感觉。一般来说,后加上去的墨或色都不会太多,只是在明显的部位,若是笔笔俱到,那么,这幅画自然也就会失去原貌了。?
珂罗版的印刷品目前大量藏在台湾,美国,法国,日本博物馆里
以上内容来源于用户投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侵权,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