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投稿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发布时间:2023-02-08
最近,又有老板提意见了,说三好同学关注包装印刷多,书刊印刷少。
其实,不是不关注,而是书刊印刷企业公开可见的数据资料太少。一方面,做书刊的印刷企业本身就比做包装的少。另一方面,印刷圈30多家上市公司又多以包装印刷为主,主打书刊印刷的只有盛通股份和目前仍由天津出版传媒集团间接控股,但很快就将易主的滨海能源。即使把在新三板挂牌的印刷企业都算上,做书刊的也屈指可数。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何况三好同学还不是“巧妇”……不过,最近在扒一家大型出版企业的上市招股书时,三好同学有了意外的收获。这家企业就是:2021年7月在上交所上市的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浙版传媒”)。浙版传媒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简称“浙版集团”)旗下的上市主体。而浙版集团是国内排名靠前的大型出版龙头。根据前不久发布的《2020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按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和利润总额4项经济规模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浙版集团在全国图书出版集团中排名第7位。作为浙版集团旗下的业务主力,浙版传媒2020年实现营收98.08亿元,净利润11.52亿元,利润率相当不错。在其营收中,有24.28亿元来自出版板块,占比22.11%;79.19亿元来自发行板块,占比72.10%,剩下的则来自旗下的印刷板块和其他业务。
三好同学最感兴趣的是:在招股书中,浙版传媒详细披露了出版板块与书刊印刷相关的成本支出。2020年,浙版传媒的印制费、纸张费、装订费、制版费(前期制作费)支出,分别为7.53亿元、3.46亿元、1.22亿元、3219.22万元,合计达到12.53亿元,是不是相当可观?由浙版传媒联想到近年来日渐增多的出版业上市公司,于是三好同学就顺手扒了扒。结果发现:加上浙版传媒,至少有15家上市公司在年报或招股书中,较为明确地披露了用于印刷的相关支出。对服务于这些公司的印刷企业来说,这些支出都有可能转换为账面上实实在在的营收数字。这15家出版业上市公司都是谁?三好同学要说的15家出版业上市公司,除了浙版传媒,还包括:中国出版、中信出版、中国科传、中文传媒、中南传媒、南方传媒、山东出版、凤凰传媒、长江传媒、时代出版、新华文轩、龙版传媒、城市传媒、读者传媒。这其中,有些名字相对比较容易理解。比如,中国出版是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的上市主体,拥有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等一批在国内响当当的出版机构。中信出版是从中信出版社发展而来的出版集团,出版了不少畅销书,相信不少老板都看过它们的经管类图书山东出版是山东出版集团旗下的上市主体,拥有山东人民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山东科技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等出版机构,以及发行、印刷、物资和其他业务板块。
读者传媒则拥有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期刊之一《读者》杂志,以及甘肃当地的人民社、教育社、科技社、文艺社、美术社等一批出版机构。其他一些名字,即使对很多书刊印刷企业的老板来说,看上去也有些陌生。实际上,这些公司基本上都是各省出版集团旗下的上市主体。比如:中文传媒是江西的,中南传媒是湖南的,南方传媒是广东的,凤凰传媒是江苏的,长江传媒是湖北的,时代出版的是安徽的,龙版传媒是黑龙江的。这7家企业,再加上浙版传媒,具体业务结构不尽相同,但在出版板块大同小异,与山东出版十分类似,以本省的人民社、教育社、科技社、文艺社、美术社等为主,再加上其他一些可能具有本地特色的出版机构,以及少量报刊。在剩下的3家公司中,中国科传是以科学出版社为主体发起成立的;新华文轩由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发起上市,后来又并入了四川出版集团,业务结构与其他省份以出版集团为发起主体的上市公司差别不大;城市传媒则是由青岛出版社发展而来。从隶属关系来看,中国出版是出版行业名副其实的“国家队”;中国科传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中信出版则由大型央企中信集团控股,也都算是中央级出版机构。而中文传媒、中南传媒、南方传媒、山东出版、凤凰传媒、浙版集团、长江传媒、时代出版、新华文轩、龙版传媒、读者传媒等,则是地方出版集团的代表性企业,涵盖了国内主要经济大省和出版强省,说是占据了省级出版集团的大半壁江山并不为过。
相对而言,只有从青岛出版社发展而来的城市传媒相对特殊。正像“城市传媒”的简称所体现的一样,青岛出版社是国内城市出版社中的佼佼者。与它定位类似的还有济南出版社、南京出版社、武汉出版社、西安出版社等等,都以城市的名字命名。15家公司一年在印书上花多少钱?在正式上数据之前,有两点还要先交代一下。一是这15家公司在年报或招股书中,披露印刷成本的口径并不完全一致。比如:有的印刷费用和纸张费用合在一起,都叫“印刷成本”;有的则印刷费用(或印装费)和纸张费用(或原材料费用)分别单列;浙版传媒最细致,将纸张费、制版费、印制费、装订费都一一列了出来。为了尽可能保持口径一致,三好同学将单列的印刷费用(或印装费)、纸张费用(或原材料费用),合在一起,作为相应公司的印刷成本。至于浙版传媒,则是将各项单列的费用,都进行了汇总。既然有的公司的印刷成本数据是三好同学加总而来,便有存在误差的可能。还要特别说明的是:凤凰传媒在年报中只给出了印刷成本,而没有涉及纸张或原材料费用,但相对于其出版业务的销售规模,印刷成本占比明显偏低。所以,对凤凰传媒的印刷成本数据,三好同学心中存疑。二是三好同学统计的15家公司的印刷成本中,有的包括了其旗下报刊的印刷成本,多数则没有包括。
此外,有的公司的印刷成本中,还可能包含了非图书或报刊印刷的支出。为什么不保持一致?因为有些公司的数据,实在拆分不清楚。也就是说,三好同学接下来要说的数据,主要是15家公司在图书印刷方面的支出,但有的也包括了报刊和其他印刷支出,口径并不完全一致。好在,多数公司用于报刊和其他印刷的支出都不是很大,口径即使有一定差异,影响也不会很大。说了这么多书刊包装印刷,终于可以上数据了!据三好同学统计,在15家出版业上市公司中,2020年在印刷成本方面支出最大的是:来自江西的中文传媒,达到23.74亿元,远远高于其他公司。来自湖南的中南传媒位居第二,达到15.73亿元;出版业的“国家队”中国出版以微小差距位居第三,为15.72亿元。
15家出版业上市公司印刷成本支出情况(单位:亿元)
山东出版位居第四,为14.83亿元;来自广东的南方传媒和来自浙江的浙版传媒也都超过了10亿元,分别为13.82亿元、12.53亿元,位居第五和第六。来自四川的新华文轩、来自江苏的凤凰传媒、来自安徽的时代出版,分别为9.33亿元、8.37亿元、7.96亿元,分居第七到第九位。中信出版为4.21亿元,位居第十;龙版传媒、长江传媒、读者传媒均在3亿-4亿之间,分别为3.70亿元、3.62亿元、3.27亿元,分居第11到第13位。从单体出版社发展而来的中国科传和城市传媒书刊包装印刷,体量相对较小,分别为2.96亿元、2.74亿元,分居第14和15位。2020年,15家公司支出的印刷成本合计为142.53亿元,比2019年增长2.78%。从各家公司来看,2020年印刷成本支出相对2019年增加的有7家。其中,南方传媒、中文传媒、龙版传媒、中信出版的增幅均在10%以上,分别为18.08%、13.62%、12.51%、10.73%。印刷成本支出下降的有8家。其中,长江传媒同比减少29.10%,跌幅最大。部分原因或许在于:湖北疫情爆发导致的较长时间停工状态,对其出版总量产生了影响。其他7家公司的降幅,则在10%以下。
印刷成本在图书定价中占比有多高?
很多热心钻研的老板,经常问一个问题:在一本书的定价中,印刷成本大致能占多大比例?并希望由此推断图书印刷市场的规模。三好同学发现,在15家公司中,有12家给出了销售码洋数据。什么叫“码洋”?对一本书来说,就是图书的定价。而销售码洋就是实现销售图书的定价总金额。因此,将12家公司的印刷成本支出,除以各家的销售码洋,便能得出印刷成本在每家公司图书定价中的“大致”占比。为什么强调是“大致”?一是像前面说过的那样,有些公司的印刷成本支出是三好同学汇总出来的,不一定完全准确;二是部分公司的印刷成本中包含了报刊和其他印刷支出,但销售码洋中却没有,这同样会导致误差。尽管只是“大致”占比,拿来做参考却没有太大问题。12家公司中,2020年销售码洋规模最大的是中国出版,达到94.97亿元;其次是凤凰传媒,为86.63亿元;中文传媒、中南传媒在70亿上下,分别为71.40亿元、69.57亿元,分居第三和第四位。南方传媒为62.37亿元,位居第五;山东出版为57.85亿元,位居第六;新华文轩、长江传媒分别为49.34亿元、42.42亿元,分居第七和第八位。时代出版、中国科传大致在同一量级,为39.42亿元、31.48亿元,分居第九和第十位;城市传媒、读者传媒规模相对较小,为18.92亿元、18.45亿元,分居第11和12位。
12家出版业上市公司印刷成本在销售码洋中占比情况
从印刷成本在码洋中的占比来看,中文传媒最高,达到33.25%。也就是说,一本定价100块的书,有33块两毛五分要花在印刷上。这个占比明显有些偏高。为什么会这样?三好同学也没搞清楚。其次是山东出版,为25.63%;中南传媒、南方传媒基本相当,分别为22.61%、22.16%;时代出版也超过了20%,为20.18%。新华文轩、读者传媒、中国出版、城市传媒均在10%-20%之间,分别为18.91%、17.71%、16.56%、14.46%。凤凰传媒、中国科传、长江传媒则在10%以下,分别为9.66%、9.40%、8.52%。也就是说,一本定价100块钱的书,它们只有不到10块钱花在印刷上。在三好同学看来,这个占比明显偏低。三好同学很是怀疑:凤凰传媒、长江传媒给出的印刷成本中,并没有包括纸张费用,可是从年报中又找不出确凿的证据。至于中国科传,其印刷成本中确实已经包含了纸张费用,它的占比之所以较低,或许是由于:其主打的科技类图书发行量相对较少,定价也比一般图书更高导致的。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传还是国内采用按需印刷最有心得的出版机构之一。由于按需印刷的图书定价相对更高,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印刷成本在中国科传销售码洋中的占比。12家公司作为一个整体,2020年共支出印刷成本122.08亿元,在642.82亿元销售码洋中的占比为18.99%。这个比例应该还是大体合理的。说了这么多,三好同学只是希望:通过15家出版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让老板们对图书印刷市场能有更深入的认识。不知道,这个目的达到了没有?就到这里。最后,还是祝各位老板好运吧。版权所有,转载务必获取授权精彩文章推荐:包装成本上涨助推快消品涨价潮?涪陵榨菜、三只松鼠、奈雪的茶、卫龙辣条,一年在包装上花多少钱?
从纸吸管到奶酪棒包装,印刷包装圈的这两个增量市场有多大?为什么“小”产品也能成就大企业?首店之后,京东图文再爆新进展!战略合作伙伴现身,志在整合图文快印店,京东高管辞职创业亲自操盘?
十年之间:从紫江、雅图仕、鸿兴、劲嘉,到合兴、裕同、奥瑞金,七家大佬的发展变化,说明了什么?
大日本印刷插足当纳利股权收购?一年1414万单,盛大印刷的这个数据说明了什么?
以上内容来源于用户投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侵权,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