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投稿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发布时间:2023-01-14
2022中国古籍部征得清康熙、雍正、乾隆、光绪内府刻本多种,内府刻书作为皇家的刻书,凭借皇家独一无二的物质实力呈现出版式开阔,行格疏朗,纸洁墨丽,装帧雍容的特征,是明清刻本中的精品,近年来受到藏家热烈追捧。_中国嘉德拍卖明清刻本
内府刻本即皇家刻书,作为皇家刻书,清代内府刻书上承五代、两宋国子监,元代兴文署,明代司礼监刻书,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府刻书系统中重要一环,也是古籍版本领域极为重要的版本类型之一。内府刻书出自皇家,生产过程不受人力、物力限制,极尽奢华之能事,所以在众多明刻本中独树一帜,展现出独特的宫廷文化色彩。
明清两代,内府刻书蔚然成风,明季则有司礼监,清代则有武英殿。明清内府从内容上来说,刊刻了大量的儒家经典,旨在风行教化。清康熙末年,康熙帝命李光地、王掞、张廷玉、蒋廷锡等儒臣用篆文刻印儒家经典,为清内府第一部篆文典籍,亦是清代仅见数种篆文刻本之一。此次征集所得两部康熙间内府刻本《春秋》、《仪礼》即为孔子所列“六经”之内,清代被封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所有儒家著作的源头。
《仪礼》为系春秋战国时期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主要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礼是儒家学说中的核心部分,先秦六经中有《礼》,汉代立五经学官,亦包括《礼》。唐立九经,宋立十三经,均包括“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
Lot 1974
篆文仪礼 十七卷
清康熙间内府刻本
3册
钤印:若诚、孙起涛印、弘斋珍藏
著录:
《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经部总类类第2页
《清代内府刻书图录》,北京出版社,2004年,第3页
篆文本《仪礼》,全书以篆字手书上板,笔划圆润。卷末镌“翰林院检讨加一级臣张照/编修加一级臣薄海奉/旨恭校刊”,是康熙名臣精校精刻之本。老装旧貌,装订整饬,展卷之间,清代内府刻书雍容之气扑面而来。开花纸精印,纸质娇柔,印在极先。
《春秋》又称《春秋经》、《麟经》或《麟史》清代印刷的字画,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记事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每一字内都有圣人教诲,因此位列儒家典籍“六经”之一。
Lot 1973
篆文春秋 一卷
清康熙间内府刻本
1册
钤印:孙起涛印、弘斋珍藏
著录:
《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经部总类类第2页
《清代内府刻书图录》,北京出版社,2004年,第3页
雍正一朝,承康熙帝之文治武功。早在康熙末年,康熙皇三子胤祉奉康熙之命与侍读陈梦雷等编纂大型类书,历时二十八年。康熙皇帝钦赐书名“古今图书集成”,雍正皇帝写序。全部工作始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印制完成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清代印刷的字画,历时两朝,采集广博,内容丰富,正文一万卷。
正因为补帙浩繁,雕刻木板费工费时,《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改以铜活字印刷,在我国印刷史所上占有重要地位,为我国古代使用铜活字印刷的最大一部图书。所用铜活字镌刻工整,刷印清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据相关史料推测,当时仅印64部, 多赏赐王公近臣。
此次征集所得,一为请光绪间藏书家史梦兰旧藏明黄蜡笺书衣本四卷,一为包含木刻插图二卷,珠联璧合,不分伯仲。
希望对藏友有所帮助或者引起你的一些小兴趣。少走弯路,关于民间藏品的出手想必藏友们都会有疑问和顾虑,但是还是要尊重藏品的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以诚相待!你的一份认可才是重要的。
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求真务实》
国内一线拍行送拍(嘉德,保利,翰海,全国国有文物商店交易会)(scjy18 陈老师)
送拍项目: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当代书画、油画雕塑、古董珍玩瓷器、紫砂艺术、铜炉佛像、瓷板画、印章、玉器等、钱币邮票资讯分享
以上内容来源于用户投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侵权,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