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投稿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发布时间:2023-01-13
一向低调却在圈内广为人知的大型港资印刷企业星光集团,近日有了新举动。
2月12日,星光集团发布公告表示:正与一潜在买家就出售星光印刷(深圳)有限公司全部股权进行磋商。深圳星光成立于1992年,是星光集团由香港北上内地后开设的第一家工厂,也是其近30年来快速发展的重要生产根基。单纯从业务角度而言,一家大型印刷集团出售旗下一间主力工厂,虽然未必是利空,但也算不上什么利好。然而,公告发布的第二天,星光集团的股价大涨158.82%。根据有关媒体的报道:创出了15年新高。市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或许与公告的措辞有关。在表明深圳星光主要从事印刷包装物料及生产纸类制品的同时,公告特别强调,深圳星光的资产包括:厂房、楼宇,以及一块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的土地。显而易见,这很有可能是一桩以土地为主要目标的股权转让。而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土地资产具有巨大的升值想象空间。这或许正是刺激星光集团股价飙涨的主要原因。2月23日,谜底揭晓。星光集团再度公告表示:已与一家名为峻岭企业有限公司的香港企业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人民币31920万元的价格,转让深圳星光全部股权。而对方希望获得的正是:深圳星光现有的厂房及土地资产。或许由于转让价格没有达到市场预期,星光集团的股价在24日大幅下挫,回落至略高于2月12日收盘的水平。
当然了,相对股价波动,圈里人更关心的可能是:星光集团为什么要关停、出售一间主力工厂?深圳星光现有的人员、设备、订单怎么办?为什么说是“关停”?皮之不存、毛将蔫附。土地、厂房都卖掉了,工厂自然只能关停。曾经的深圳星光星光集团于1970年在香港成立,1993年在港交所上市。它从一台二手印刷机起步,有一个传奇般的成长故事。年报显示:2019财年(截止2019年3月31日,依此类推),星光集团实现营收14.31亿港元深圳印刷包装厂家,是1999财年3.91亿港元的3.66倍。过去20年间,星光集团营收的高点出现在2016财年,为16.20亿港元。作为一家有50年历史的老牌企业,星光集团很早就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1990年,在新加坡成立公司;1993年,又在马来西亚成立公司。迄今为止,东南亚在星光集团的业务中仍占有一席之地。不过,与多数港资印刷企业一样,在内地的工厂建设与布局,才是星光集团近二三十年时间不断做大做强的关键。自1992年成立深圳星光后,星光集团又分别在1994年、2002年、2003年成立了广州、苏州和韶关工厂。不过,作为进入内地的肇始之地,深圳星光显然对星光集团有着特殊的意义。根据网上零散、有限的信息,深圳星光投资额超过3亿港元,高峰期员工数曾达到5000人左右。
在一份貌似早期的公司介绍中,深圳星光自称为:目前国内设备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纸类印刷制品企业之一。其产品以出口为主,有一份令人艳羡的客户名单:微软、惠普、飞利浦、美泰、孩之宝、欧莱雅、索尼、松下等,以IT和玩具行业的巨头为主,也有欧莱雅这样的化妆品企业。星光集团在圈内以重视技术和质量管理闻名。深圳星光早在1993年便通过了ISO 9001质量管理认证,据称是:中国第一家通过该认证的纸制品印刷企业。不知道准确与否。作为星光集团曾经的主力工厂,深圳星光近年来貌似遇到了一些挑战。这一方面源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贸易环境不稳定等外向型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也与深圳越来越不适于印刷等传统产业生存的大环境有关。公告显示:2018财年,深圳星光的净利润为764.2万港元;2019财年,则是净亏损3218.8万港元;2020财年上半年勉强扭亏,净利润只有6.3万港元。对一家曾经十分辉煌的印刷大厂来说深圳印刷包装厂家,这样的业绩显然难以令人满意。深圳星光可能关停搬迁的命运,其实早有端倪。在2019财年年报中,星光集团曾这样表示:面对外部重重挑战,集团正研究旗下工厂及办公室的整合方案。更早的传闻来自互联网。早在两三年前,便有文章表示:深圳星光已经基本完成关厂外迁的准备工作,停止招聘新员工、逐步遣散中层管理人员,生产设备逐步迁往韶关工厂。
这一天,在2020年春节之后,终于正式到来。股权转让的实质是土地交易星光集团发布的公告显示:截止2019年9月30日,深圳星光的资产总值为15064.40万港元,资产净值为6491.50万港元。用31920万元人民币,约合3.54亿港元的股权转让价格来衡量,星光集团看上去拿到了不错的溢价。然而,如果考虑到深圳星光名下大幅土地使用权的价值,这样的价格其实并不算高。深圳星光位于宝安区西乡街道第二工业区,该地毗邻前海自贸区,与宝安机场只有不到20分钟车程,土地价值自然是今非昔比。有信息显示:深圳星光占地面积约56万平方尺,其中约30万平方尺为自建厂房。换算成老板们更为熟悉的计量单位,分别为约为6.22万平方米、3.33万平方米。在占地面积与自建厂房面积之间,存在不小的差额。其中,应该就包括了:股权转让协议中提到的一块未开发的土地。之所以说深圳星光股权转让的实质是土地交易,是因为作为股权交割前置条件的一部分,星光集团需要完成的工作中包括了以下几点:一是终止深圳星光所有员工的劳动合同,包括签订劳动合同终止协议并由深圳星光支付相关赔偿;二是以深圳星光确定为适当的方式剥离及移除现厂区内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机器、设备及存货;三是深圳星光的所有债务及负债偿还、结清或获得免除;四是完成注销深圳星光的分支办事处。
清偿债务还好理解,连人带机器、存货、分支办事处一概不接,剩下的还有什么?大致只有土地和厂房了。股权转让的实质是土地交易,这一点在星光集团与峻岭企业签订的协议中,其实体现得十分清晰。同时,深圳星光厂区中的未开发地块,可能还是促使星光集团加速推进股权转让的一个诱因。因为按照有关政府部门的要求,深圳星光应在2022年2月前开发这一地块。否则,就有可能被政府收回。而星光集团已经不愿意为开发这一地块,产生任何进一步的开支。权衡之下,关厂卖地,让有开发意愿和开发能力的企业接手,自然是相对更好的选项:一方面避免了自行开发的投资压力,另一方面又能获得一笔可观的土地增值收益。根据星光集团的公告,参考周边同类项目的已有经验,峻岭企业接手深圳星光后,其土地使用权性质更有可能变更为:工业用途(创新产业),而不是住宅或商业用途。也就是说,股权转让完成后,深圳星光的名字在一段时间内或许还会保留,但它不再是一家印刷厂,而很可能变身成为一个以创新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园区。
老牌印企卖地关厂背后的时代之变
股权转让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作为印刷企业,深圳星光的关停已经进入倒计时。对曾经或目前仍在为这家工厂工作的众多印刷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感慨、唏嘘的时刻。按照星光集团的计划,深圳星光的机器设备、生产线等固定资产将迁往集团旗下的其他工厂,现有业务、订单也将转至其他工厂。从相关公告看,韶光工厂将是承接深圳星光资产和业务的主力。原话是这样说的:本集团拟通过集中其机器及资源以整合并精简其于广东地区的业务及资源,以提升其生产线的效率,特别是扩大本集团位于韶关的制造厂房及工厂。资产可以搬迁、业务可以转移,但对深圳星光多数现有员工来说,这却表明:一段职业生涯即将走到终点。毕竟,即使韶关工厂能够接受,大部分人由于种种原因也不太可能选择离开深圳远赴数百里之外。为了妥善解决员工遣散及机器设备等搬迁问题,星光集团已计划从股权转让收入中拿出近3000万元的现金,支付可能产生的相关费用。同时,它还准备拿出1亿元整合及扩大韶关工厂。对印刷圈来说,深圳星光股权转让协议的签署,则意味着:又一家见证并推动了深圳印刷业黄金时代的老牌印刷企业,即将关闭工厂迁往他乡。从深圳利丰雅高、深圳当纳利到深圳星光,这些为深圳印刷业崛起贡献良多,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显著拉升了中国印刷业整体技术、管理、质量水平的企业,为什么一定要关厂离深?这背后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就四个字:时代变了。
1992年前后,当这些企业落户深圳时,印刷业即使不像今天的电商、互联网那样光芒四射,也显然是蓄势待发的潜力之星。近30年来,这些企业以及众多外来或本土成长起来的其他印刷企业,利用大时代的背景,凭借自身的努力,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更见证了深圳的崛起、产业的更替。如今的深圳印刷业,产业规模更大、知名企业更多,然而在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的情况下,产业地位却已是今不如昔。尤其是,深圳星光等老牌企业初入深圳时的荒郊之地,现如今大多已发展成为繁华的住宅、商业或工业区,土地价值与日俱增。所以,当地方政府与各路开发商对土地资源都极度渴求时,这些企业很多都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搬不搬?何时搬?前一个问题,其实没有太多余地:不搬有各方压力,搬则可以获得不菲的土地增值收益。所以,对很多老牌印刷企业来说,关厂搬迁只是时间与早晚的问题。有老板可能要说了:搬迁可以理解,这些企业为什么不在深圳选址重建?原因并不复杂。一是在地贵、人贵的深圳经营印刷工厂,显然比东莞、韶关等地成本要高;二是即使这些企业有意留在深圳,能不能顺利拿到土地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听上去,似乎有些伤感。这背后,却具有某种时代的必然。就说到这里。最后,还是祝各位老板好运吧。版权所有,转载务必获取授权精彩文章推荐:
以上内容来源于用户投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侵权,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