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投稿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发布时间:2023-01-13
大风堂之中期(1936-1945)
北平
从30年代开始,张大千不愿自固江浙,偏居淮扬,从上海到北京发展。既已转至文化中心,张大千绘事、品藻丹青、集古与鉴古,也随之提升拓展。
张大千收购古画渠道颇多。北平琉璃厂的画商成为府中座上宾、还专程到天津张园,向废帝溥仪收购字画。
此际大千先生尽力求购古人墨宝,所得多为明清之作,特别是石涛八大之画,立轴、册页、手卷各各齐备。
1936年,大千先生迁居北平,住琉璃厂桐梓胡同2号,春夏间,住颐和园听鹂馆作画,此时大千先生的古字画已达几十箱,可见其收藏之富。
此时,大风堂收藏已渐具体系与规模。
--[明]八大山人(朱耷)《荷花鸳鸯》
--[明]弘仁(渐江)《黄山蟠龙松》
--[明]石涛(道济)《长松老屋》
--[明]石溪(髡残)《黄山道中》
成都——敦煌——成都(1938-1943)
七七事变之后,张大千为避战乱,借道上海,将所收藏24箱画,托付一位德国朋友海斯乐波代为收藏。稍后,通过关系运回上海卡德路李家,接着又辗转运送,终于运回四川老家。
1941至1942年成都画册印制,张大千到敦煌与榆林临摹壁画200余幅,并购得多幅敦煌遗珠。虽经敦煌之艰辛,大风堂收藏层次得以丰富。
--[唐]莫高窟发现花供养菩萨
据说,张大千为敦煌之行,举债累累。为解破产之急,1943年,他命门生、子侄将收藏古书画立轴近二百件编为《大风堂书画录》,以便变卖。张大千收藏宏富,可见一斑。
《大风堂书画录》算是《大风堂名迹》的预演吧,因两者皆应了张大千那句“有聚必当有所散”无可奈何的宿命之感。
北平(1945-1949)
1945年,八年抗战胜利了,大千先生重返北平,这时北平古画市场大为活跃,除了过去从王侯宅第散出外,又从长春散出了原故宫藏画。
大千先生凭着与琉璃厂肆良好的关系及其精到眼光,先后收得从长春散出的历代名画9卷,其中包括南唐董源《潇湘图》、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等旷世名作。
--[五代]董源《潇湘图卷》
--[五代]董源《江堤晚景图》
--[元]吴镇《渔父图卷》
--[元]王蒙《夏山隐居》
--[元]倪瓒《春藤古木》
《大风堂的名迹》首版与再版(1949-1978)
在1949年,大千先生匆匆去国,他从成都撤离时带出的重要收藏,也一直随他辗转流离。
1954年,张大千开始着手整理一生之中最为重要藏品。
1955年冬,日本东京便利堂出版《大风堂名迹》四辑共收录古代名画115件,其中四件是莫高窟佛教作品。
此套书,从造纸、印刷、制本、装帧等各方面体现了当时日本线装书籍的最高水平。用纸十分讲究,为张大千1954年委托日本厂家特造,背面有水印隶书暗纹“甲午年九月大风堂造”字样。
缎锦书皮,封面有“大千之宝”篆印绣字,封底有“大风堂长物”隶书绣字。并请岛田修三郎(Shimada Hidemasa)(1907-1994)参与编撰与翻译。
1978年9月,由张大千组织,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影印再版。张大千重版时序中叹言'天府遗珍,世家故物,集吾寒斋,雄视宇内'。
--原书装帧(1955年冬,日本东京便利堂出版《大风堂名迹》,仅发行200套,现市面已经基本绝迹;经1978年台湾再版的版本也已经成为国内重要拍卖市场的重要拍品。)
--原版价格
--1978年版价格
《大风堂名迹》绝版再现
《大风堂名迹》是张大千作为“五百年精鉴第一人”的心血之作。如同,张大千于瀚海掬起的粒粒珍珠,他凭以一己之力,散尽万金,将其收纳于大风堂,然人世纷乱,聚散皆不由人,最终七零八落,散落天涯。
后辈同好或奔赴世界各地的公私收藏,瞥见大风堂昔日之煌煌,或从《大风堂名迹》中寻得中国绘画史的雪泥鸿爪。
《大风堂名迹》是部非常值得研究的藏画集,许多作品有“往事”或“掌故”可追寻和讲述。
「它涉及到书画史、著录史、鉴藏史和交易价格等诸多内容,也是一份中国古代书画流失海外或回归祖国的历史见证。」
2017,诗婢家携手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以《大风堂名迹》1955年日本便利堂版本为蓝本,诚心编撰,再版而成。原版再现,定价780元每套,现通过艺术野疯狂购买的书友藏家,特价624元,订购者还加送一枚诗婢家定制版艺术杯垫成都画册印制,高级哦。请书友藏家在平台后台留言,诗婢家安排送货!
唯望皆其出版,将张大千治艺与精鉴之旅,展献于诸位同好 。
暌违一甲子,《大风堂名迹》即将重返故地,登陆中国大陆。
呼告周知。
艺术野疯狂一周年精选集《乌鸦穿过玫瑰园》火热上市
← 左右滑动浏览购书二维码 →
文:谢礼恒 美编:西子
以上内容来源于用户投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侵权,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