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印刷宣传画册|韩湛宁:为一个爱的城市做设计丨2016深圳IDEA“悦”分享20

分类:投稿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发布时间:2023-01-13

公司画册印刷_深圳宣传单页印刷_深圳印刷宣传画册

韩湛宁,深圳亚洲铜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创意总监、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顾问、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研究生导师。被南方报业集团评为“华人设计100”、被日本《IDEA》杂志评为“中国当代 13 位著名书籍设计家”、被《艺术与设计》杂志评为“中国当代 43位优秀设计师”、被《新视线》杂志评为“深圳十大创意人”、深圳创意力评选“2013 年度创意人物“等。迄今在国内国际荣获设计大奖逾百项,其中包括德国红点奖“Bestof the best”大奖、美国印制大奖班尼金奖、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金奖、GDC 平面在中国银奖、美国 MohawkShow 全场大奖、香港环球设计大奖优异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最美的书奖等,代表作有2011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申办标志等。

为一个爱的城市做设计

韩湛宁

谢谢大家,前面那个青松是特别年轻、特别活跃,一下子显得我就像一个“老腊肉”一样,我一直觉得我也挺年轻的,但看到他我确实觉得自己成了一个大叔了。我今天为大家来分享的一个主题是“为一个爱的城市做设计”,因为我觉得就像刚才青松一样,他对深圳的情感,他是当成一个女孩,我想深圳在我心中是什么呢?可能我很难说它是什么,因为我比他年龄大一点,资历丰富一点,所以这里面我有很多的故事想跟大家来分享我自己与这个城市之间的,以设计作为纽带的一些故事。

深圳印刷宣传画册_公司画册印刷_深圳宣传单页印刷

我是2000年来到深圳,2000年的时候让我们认识了这座城市,让我成为一个深圳人,当时还没有“来了就是深圳人”这样一个口号,但是我依然也像我们看到的这个小伙子一样是一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也有我的小鲜肉时代。这个是我离开太原来到深圳的时候,我的一个好朋友,也是平遥国际摄影节的策展人,一个老大哥帮我拍摄的,所以我来深圳的状态是这个样子。

来这里以后我们认识了很多的人,我们开始倾听这个城市,在2002年我为深圳电台做了一个设计叫《倾听与诉说》,从这个时候开始我慢慢认识了这个城市里的人,成为他们的朋友,来表达这个城市。这是为深圳电台1062交通频率所做的一个设计,这个设计当时是我的一个好朋友,叫权巍,挺有名的一个主持人,他当时邀请我来做一个设计,但是他的费用很低,这个时候我说没关系,我说我愿意跟你一起来做这个设计。在这个设计的时候我实际上不仅是一个设计师,我是一个编辑,我把内容做了一个编辑处理,把这些主持人的形象,把他们的声音做成我们需要倾听的,我们热爱这个城市去倾听它的声音,同时对于我们自己想说的话,我在后半截塑造了一个笔记本,就是我们把自己每个人想说的话写出来,叫诉说。所以这是一个前后都可以翻阅的册子,也是电台的一个介绍。另外,我把这个封面设计,我希望它像一个光盘一样,记录我们自己的声音。在那个设计上我把文字设计成了飞翔的一些字体,变成在空中的一些音符,包括这里面是一些内页的设计。

这个是2004年,这个时候我已经进入了深圳的设计圈,和很多的设计师成为朋友,同时我在2002年开始重新筹建深圳的平面设计协会,03年我们举办了深圳设计03展,从04年开始我们和政府一起在申办设计之都。这个时候我和深圳甚至中国最优秀的设计师们在一起,和他们一起做了一个展览,这是由著名设计师王序老师策展的,左边这个照片是我,这是04年的照片,其实这个照片当时是在深圳湾,我抱着我儿子,1岁的小孩,笑的特别灿烂,那个时候已经是我在深圳四年的时间。

这是展览在广东美术馆的一个情况,参展的五位设计师是深圳著名的王粤飞老师、陈绍华老师、韩家英老师和张达利、毕学峰两位,我们一共是六个人,六个人算是代表这个城市的一个平面设计力量,这是毕学峰老师为这个展览所做的设计,当时我们是六个人,要求每一个人为这个展览去做一个设计,这是我做的,当时那段时间我正在生病,吃药的时候我就想药盒子一个立方体,特别代表一个概念,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突破我们对展览画册的介绍,所以我想不一定是册子,也可以是一个盒子,也可以是其他的设计,六个人我们没有一个正反面,每个人都可以是正面,所以我打乱了一个次序变成一个盒子,每个人的作品做成一个明信片放在这个盒子里面。因为盒子不好携带,我设计了一个手提袋,这个手提袋我把文字设计在里面,通过一个微弱的光线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但里面是反字,从外面看就是正字。其实我们有时候对大字反而是不去看的,但越是我们看不清的字可能越去注意,所以利用人们的这个心理我做了一个反向的设计,这是当时手袋的一个拍摄。

2005年我做了最著名的一个我的作品,就是深圳大运会的申办会徽设计,从这个时候开始我觉得我们这个城市可以接纳我们的力量,可以让我们为了城市去付出,所以我很用心的做了这个设计。其实当时是时间很紧张,我就半个月的时间,而半个月还是在重新成立深圳平面设计协会,已经做了一个深圳协会10年的一个展览,都是我作为一个策展人和秘书长在工作,实际上我是没时间,当时我已经放弃了,后来觉得如果这个机会我放弃了,可能我觉得我对不起这个城市,如果说我做的不好,没有被选上,那么我觉得我不后悔,如果说我没有做而遗憾,那可能是会遗憾一辈子,所以当时我在非常忙碌的情况下还去做了一个设计。

开始的时候我是从深圳这个城市出发,对大鹏、对孺子牛等等深圳的概念进行了一个提炼,但是后来发现是不对的,后来我重新开始梳理深圳这个城市和大运会之间的关系,大运会是一个大学生的运动会,深圳是一个当时只有26岁的城市,城市和大运会一样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活力、充满了青春,作为设计师我们的任务是要把这些形容词变成图形,所以我要重新用图形来表达这些形容词,这个时候我也了解到其实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运动会不只是城市本身,它代表背后的这个国家,所以把我的意向从深圳扩展到中国,我们处理那些带给我们这个国家核心的一些图形,这个时候我用了一个可能大家非常熟悉的形象,但是我用了一个非常抽象的表达。

可以看到这个LOGO的整体设计是一个九龙壁的动态,但同时它又不是那么具象,我并没有用龙头、龙鳞或者龙爪等等一个设计,而是它的一个升腾的概念,代表了一个正在升腾的国度,一个升腾的城市的形象。大运会它所有的设计要求必须用字母U做一个概念,所以这里我用了三个U,上下两个U达到了一个S型的概念,这个设计我们两周的时间内我拿出来之后,给所有的市领导汇报,当时很像这样一个现场,但是下面坐的全是市长、局长们,我做完之后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也基本上任何细节都没有修改就通过,成为这个城市申办2011大运会的一个世界形象,接着我为这个城市的申办设计了所有系统,包括VI、导视、展览、礼品,我也是大运会申办代表方的成员,前往意大利都灵申办大运会。

下面这个是2011年我为深圳申办世界图书之都设计的报告书,刚才正好第一位嘉宾尹昌龙先生已经讲到了深圳在阅读方面的一个优势,因为在2007年的时候深圳已经申办了设计之都,所以深圳的领导们觉得我们这么好的一个阅读力量,可以申办另一个都,这个都虽然没有申请下来,但是通过这个设计让我了解这个城市的阅读,从而爱上这个城市的阅读。

其实在这之前我参与了非常多的深圳读书方面的一些设计,比如这是大概2008年为深圳图书馆之城所做的设计,这个LOGO代表了图书馆之城的一个循环系统,一个网络,一个无限的知识分享体系,同时它也可以是一个台阶,一个阶梯,阅读让我们成长。这个是当时我拿到这个资料之后,我对全书重新做了一个梳理,我把这句话从书里面提炼出来,我认为阅读改变了一个城市,它应该成为一个口号,成为我们深圳的一个概念,我把这个设计作为一个标题去提炼了出来,得到了市领导的一个高度认可。

同时当时的中国有两个城市在申办,另外一个城市就是北京,而北京申办报告书的设计者是我的导师,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老师,那段时间正好我在北京,有一次跟吕老师在聊天,他问我你最近在做什么,我说我设计申办图书之都的报告书,他说我们北京也在申办,是我设计的,我说吕老师那您是怎么设计的,他说是你要打听一下对手的情报吗?我说虽然我是您的徒弟,您是我最爱的老师,但是我们是为各自的城市而战,虽然是开玩笑,但确实我是认真的,因为对于吕敬人老师我是非常熟悉的,温文尔雅、宏达、文化,而北京又是积淀深厚,图书藏书巨大,这个是深圳所不具备的一些条件,但是深圳有深圳自己的一个优势,所以我在设计的时候想要突出这个优势,我想把它设计成小清新的一个概念,蓝色和白色的一个概念,而来跟北京的这种,比如说浑厚、咖啡色、儒雅做一个区别。

当时的要求是联合国有一个硬性的规定,所有报告书的设计是25页A4纸,但是深圳因为有明显的劣势,其实我们想说的东西特别多,这个时候以我对设计的一个理解,我用了一个概念,就是一个经折装,这个经折装,就像我们也知道有风琴装,正面的25页是联合国想要的,也就是我们必备的一个设计内容,反面是我们增加了很多深圳想多余说的话,这两个封面之间有一个磁铁,这个磁铁是磁力比较强的,如果你不去使劲的话你就打不开,也就是你看到你应该看的,你突然发现还有一个小机关,你可以打开看到我另外的一些内容,就是我们想多余报送的一些内容。

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因为是设计师,我对文本重新做了一个梳理。其中大家可以看到右边这一页就是我把我们这个城市分城市的进程和阅读的进程做了一个梳理,下面黑色的是深圳这个城市的进程,蓝色和红色是这个城市关于阅读的进程,也就是说让那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们、让那些专家们一眼能看到阅读与这个城市与生俱来,他可以不去看那些文字,而理解到这个城市跟阅读的亲密关系。同时我们把城市里很多的一些设计用插图的方式体现出来,所以关于阅读、关于文化的一些建筑、数据这样来设计。

下面这张图是经折装的一个展开,大家可以看到非常的长。反面是我们另外想告诉给观众的,告诉给评委的是我们这个城市里的人和书的故事,爱书的人、爱书的组织、阅读读书会等等。这个书当时我们实际设计时间非常的紧张,很多时候我们设计是完成一个任务,不是一个艺术表达,我一直讲设计不是艺术,设计是解决问题,我们设计好之后其实我们的时间非常之紧张,整个这个书的印制我们只花了一天的时间,第一天下午5点进厂,第二天下午4点钟拿到了这个书,我同时为这个书做了一个系统的设计,最下面这个是这个报告书本身,是函套,每一个函套,因为这个比较白,又设计了一个信封,后面那个方块,包括我们有一个申办宣传片,一共递交的书是10本正本,5本我做了一个手提袋,这样很方便的进行携带,同时我还设计了名片,因为申办的官员,包括刚才也讲到了像尹昌龙总经理,像我们的市领导,以及来自于各个部门的一些领导,大家各个部门的名片是不统一的,所以我希望传递一个清晰的、整体的一个深圳形象。

刚才也讲了我们没有得到设计图书馆之都的这个称号,但是深圳实际上做的太好了,包括深圳的设计,当时联合国的官员说这是所有申办各种都里面最好的一本,后来深圳被授予了“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称号,当然不是说这个设计一定让深圳得到了这个称号,而是设计至少没有为我们设计减分,也就是说对得起这个城市。

2012年我又做了一个设计,这个设计也是大运会的,是对大运会的一个总结,有一个领导当时跟我讲说申办是你做,总结是你做,基本上可以说你对大运会是一个圆满的贡献。通过大运会,通过这个设计我树立了一个城市的荣誉,我直接在封面上用了一个奖牌,我希望这份荣誉是每一个深圳人都可以去分享的。左边是我设计的申办形象,右边是最后正式举办的形象,任何一个大型运动会都有两个形象,分不同的功能,这是我们运动会当时的一些入场情况。

在设计这个画册的时候我直接用了春茧体育场一个建筑表皮的肌理,大家可以看到,甚至它的曲线大小的分布,基本上我们都是参考这个建筑表皮进行设计。在设计的时候,因为这个外函套是一个塑料的PP片,这个PP片因为我们在冲压的时候经过高温容易变形,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后来我就减少了这个方块的设计。大家可以看到右上角深色的这个块是穿透的,浅色的这个方块实际上是我在里面印了一个纯白的颜色,不印的地方露出来,就是一个半透明的色块,实际上因为技术问题我们重新做了一个调整,反而是给这个设计更好的一个表达。里面的函套用了一个玫瑰红的红色,是我们深圳市花簕杜鹃的颜色。这是里面一个系统的设计,我们看见是一个摄影的集,我们见证是新闻报道,蓝色我们铭记是大运会的大事记,可能这个屏幕显示的有点重。同时每一本书上我们也是尽量传递这个整体的设计,这是函套,包括下面可以看到大运会的口号“不一样的精彩”,这是打开,这是里面内页的设计。

紧接着2013年我设计了我一个好朋友叫南兆旭老师的一本书,叫《深圳自然笔记》,那么《深圳自然笔记》也让我认识这个城市繁荣的、现代化的之外的一个自然的景象,我说这本书让我爱上了这个城市的自然,这是我们的设计。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我们这个城市大都市之外的一个景象是这样子的,因为这本书我也跟南老师一起去了解了我们深圳的各个角落,我们的植物、我们的动物、我们的昆虫,我们这个城市更多的主人,这是当时我们的设计深圳印刷宣传画册,这个设计也是获了很多好评,也受到包括像英国V&A博物馆的收藏。紧接着我们在去年又为这个书做了一个学生版的设计,这是由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这是我们新的一个设计,现在正在设计中,是另外一个版本。

2015年我为深圳一个诗人刘美松设计了一本书叫《你是哪里人》,这本书实际上让我认识了更多的深圳人,那些不为我们所知道的深圳人。其实在这个之前我也做了一本书,我想通过这个书其实让我们了解深圳是我们新的故乡,这是之前我做的一个书,是《真相》,《真相》是深圳晶报的一个摄影集,其实表达的是深圳的底层、深圳的民工,深圳那些甚至可能是吸毒者、卖淫者,他们在这个城市的一个生活状态,我用了一个红砖头的概念,红砖头是这个城市甚至这个社会我们建筑最基本的材料,也是城市最基础的一个基石,它们可能不那么漂亮,但是它们支撑了这个城市光鲜的外表。

这个好朋友是刘美松,他是一个企业家,也是草根成长起来的一个深圳代表,他也是一个诗人,他很多诗是写在可能是一个餐巾纸、一个信封、一个报表的旁边,其实代表他的一个生活状态。大家可以看他的诗,不是那么文艺的一个表达,包括他的内容,大家可以看这个《工伤》,这两首诗是我个人最喜欢他的诗。其实我们深圳在关外,在很多地方有大量的这些打工者,他们为我们这个城市贡献了他们青春和力量,但是他们得到了什么呢?包括我们这些人,其实我们每一个人见面都会相互问你是哪里人,我们其实很少认同我们是深圳人。诗人在诗的最后他是这样说的,“只有回到家里,家里人不再问我,你是哪里人”。

同时我也为这本书写了一个序言,我在序言里其中有两段话,大家可以看到我是这样说的,“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而来,我们怎样地活在这个光鲜的城市和它的阴影里,我们属于这个城市吗?我们能回到家乡吗?我们到底是哪里人?”,“所有的人都在探求自己的根在何方的城市里,在这所城市里,这个城市是以怎样的温度给我们以扎根的可能,以怎样的胸怀得以实现我们从身体到灵魂对这一故乡的双重认定”,所以这个书打动我的是其实我们对我们自身的一个思考。刘美松这种创作状态,繁重的、匆忙的这个状态,其实就是他一个写照,也是我们这个城市的写照,所以我在设计的时候希望传递这种坚实、粗糙、充满不确定,我用了一个粗糙的这么一个激凸的方式来做这个封面的设计,我希望它是可触摸的、有质感的、真实的。在整个的设计里面把大量它的一些手稿运用在里面。

最后一个故事就是今年年初我为深圳设计了一本书叫《阅读看见未来》,这个书我希望能够传递我们这个城市的一个力量。这本书也是我参与策划的一本书之一,我们对今年我们这个城市36周年,36年这个城市靠什么成长?靠什么走到今天?我认为是人,是人成就了这个城市,那么什么成就了这些人呢?我认为是阅读。所以当时我们的策划是邀请深圳最重要的一些人,把他们阅读的故事,影响了他们成长的书写成文章,分享给大家。左边这个是目录,大家可以看到一些名字,右边是我们邀请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小甘同志为这本书做的序。

这本书里面大量的人都是我们熟悉的,左边就是我们第一位演讲嘉宾尹昌龙博士,右边这个是著名作家邓一光老师,这个左边是我们的前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先生,也是现任国务院参事,右边这是胡洪侠,晶报总编辑,这个大家更熟悉的马化腾、王石。当然这本书也还有我,因为我一直是把自己当成一个读书人,我其实特别热爱阅读,我写了一篇影响我人生的一本书叫《陈寅恪的最后20年》,我把它列为我的领路书。这本书我在设计上我希望它是一个眼睛,它是一个语气,它是一个冒号,它告诉我们是什么,整个的封面上我用了一个海浪的设计,我希望它是一个大潮,掀起我们对阅读的一个热爱。

因为这个书里面是36个有影响力的人,这些人其实是最宝贵的财富,大家都知道我们买书的时候有一个腰封,上面挂了很多名人的名字,还有推荐深圳印刷宣传画册,我们这个书本身就是名人,就是有影响力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去再推荐呢?所以我在设计的时候直接把目录放在封面上,穿透了书籍和封面,大家可以看到这些名字,我希望在通过这些名字来记录这本书,记录这本书之后更深的其实是对阅读的一个理解,所以整个在内页的设计上我以人作为一个体例,大家可以看到每一个蓝色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开篇,比如我们以王部长为例等等。

作为一个设计师,其实我们往往做的不仅是设计,我个人参与了很多编辑工作,比如说像王石先生,他的文章我们做了一个编辑,同时我们对他文章里提到的很多书我们做了一个收集,包括我们添加了很多他的生活的图片,比如那个是他在剑桥划船的一个图片,他谈到的书我们给他设计出来。我们在版式上也做了一个游动的版式,其实每个部分是不一样的,突破了我们现有的书籍固定版式的一个模式,实际上这个版心是在四个部分继续游动,最左上角是版心在左下,右上这个版心是在右下,这个是在左上,这个是在左下,这么一个设计。

一本好书它不光是内容好、编辑好,实际上它的设计好、图片好都非常重要,这个是我们邀请了深圳重要的一个摄影家为每一个人进行了一个拍摄,可惜我们这个屏幕可能有点重。在印制的时候每一步环节都非常用心,比如左上角这个照片是我和纸行的老总以及印刷的老总在一起商量怎么印刷,怎么选纸张,包括调色,左下这个印的是影评人王樽老师,在印这个的时候,其实整个书的印制我们是先上机印,印刷之后如果有问题我们再下来调,也就是说这个书其实成本是极其高昂的一个成本。右下角这张图片是我在印刷厂的时候发现这个纸张印刷机印了正文之后还有一个空白,我在现场设计了一个书目,就36个人每人推荐的一本书,放成一个小书目,这样大家可以快速的去了解这些人读的是什么书。

同时我为这本书做了很多活动,比如今年“4·23”阅读日,在中心书城的24小时书吧做了一个文化沙龙,我甚至把印刷厂等等,把主编,把他们都请到现场,让大家来一起分享这本书。在今年上半年,我们为盐田图书馆做了一个整体设计,我们从LOGO、导视系统、环境,还有室内设计等等,我们做了一个系统的设计,包括家私的设计,包括书吧的设计。那么在这个整体设计完之后,我策划了一个阅读分享会,就是把这本书通过专家、通过名人来传递出来,我邀请了白岩松老师来对话王京生先生,我做了一个主持人,跨界了一回,主持了这个重量级的一个分享会,分享会的名字就叫《阅读,看见世界》,我希望阅读不仅是看见未来,同时能够看见世界,我更想说的,阅读能够看见自己。

好了,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大概是这几个故事,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源于用户投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侵权,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产品体系

应用领域

关于我们

热门词

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