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投稿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发布时间:2023-01-09
“吉祥如意画红尘,浓妆淡妆几度真。抱得鲤鱼年岁好,门神为我守三春。”小时候,每到过年,总是最热闹的。赶大集、买年画、贴满墙……新的一年才真正开始了。
年画是诸多新年符号中最具民俗特征、“年味”最足的一种。画面色彩艳丽,人物栩栩如生,具有浓浓的中国味儿。我们熟悉的有连年有余、灶神、门神、戏曲中经典片段如《打金枝》、《杨家将》等。
83岁的阿戴,要出版个人画册
身穿格子棉袄,一副黑色边框眼睛,头顶着一顶英伦风的礼帽,走起路来速度利索……见到戴老本人的时候,很难想象,眼前的这个充满活力的老人已经83岁。在记者看来,他顶多70出头。戴老本名叫戴云辉,曾任金华日报美术编辑、记者近40年,同事们都喜欢叫他阿戴。退休后的他前往杭州上海打拼另一番天地,成为了一名职业画家。
此次回金,戴云辉是带着任务而来,他要出版一本自己的画册《戴云辉年画与速写》。昨天一早,戴云辉就带着自己在报社工作的10多本厚厚的剪报集来到印刷厂照排室,选取了有关戏剧的年画、国画120多幅打算印刷出版。出这本书,需要15天左右的时间,他将在边上全程指导排版设计和色彩的运用。“这是我的书,我当然得用心。”戴老告诉记者,该画册由浙江省婺剧艺术研究会出资出版。
在上世纪80年代,戴云辉的大幅年画《打金枝》和《追鱼》,印数曾高达150万张,深受年画爱好者的欢迎。如今这些已经见不到的年画,都将在此次画册中展出。
圆润的脸蛋,鲜艳的服饰,经典的动作。戴老现场就拿出了几张随身携带的年画复印品给记者欣赏,一下子就将记忆拉回了小时候:大人们常常对着一张年画,就能讲出一台戏,小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一张年画,至少要画三个月的时间
戴云辉擅长人物画,尤以速写见长,特别是戏剧任务、动态速写颇有名气。而戴云辉却常说:“我的成功与金华日报社密不可分。如果美院是我的艺术摇篮,那么报社就是运动场,可以充分的锻炼展示自己。”
1963年,戴登辉由浙江婺剧团调入金华日报社担任美编工作,一直干到退休。年轻时,为了赶稿子,他练就了一身“立等可取”的速写本事,为后来的绘画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当时技术条件的局限,照片用的很少。而黑白分明的速写的插图效果很好,是美化版面的主要方式。”戴云辉说,当时金华日报还开辟了《新闻现场速写》专栏,采用速写的形式做现场新闻报道。戴云辉常常带上本子和笔,就去到各个活动的现场,包括戏曲表演。一场戏演完,戴云辉也就画好了。“画画得用脑子,我把他们的动作和形象都记在了脑海里,才能画出来。”
除了速写,戴云辉还做过现场木刻。“我曾经给金华的一位劳动模范做过木刻。”木刻需要力气,刀法要准,常常耗时很久。当时记者采完,戴云辉就刻好了,人物还栩栩如生,令在场的人都惊讶不已。
画年画不像速写,对于人物的一举一动,包括眼睛,都得画的很仔细,得传神。画好一张年画,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当时画好年画,因为太累,我的牙齿全都松了。”提起画年画的那段岁月,戴云辉至今难忘。
年画一摆上摊,就抢售一空
1979年至1981年,戴云辉前前后后共画了8张年画。每一张都在金华地区乃至全国很受欢迎。
1979年,戴云辉画了《打金枝》,在义乌新华书店刚出售,就全部被抢完了。“当时我画完年画,会印样本到各个地方的新华书店金华画册印刷,大家需要先征订。然后再根据征订数量印刷。”然而由于太受欢迎,印刷的数量远远不够。当时一张年画的定价大约在1毛5金华画册印刷,许多人将价格抬高到了2毛、3毛,买的人还是排起了长队。
除了年画,戴云辉还十分擅长画济公和美女。有朋友曾写了副对联评价他:“济公画家戴美人泼墨牛,开心果子老顽童呆头鹅。横批:痴宜人生。”
“能够干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再过10天,戴云辉就84岁了,“我要活到100多岁,做完这一生未竞的事业。”
编辑|史聪
来源|金华新闻客户端
以上内容来源于用户投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侵权,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