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投稿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发布时间:2023-01-01
YY-137攻关小组
推荐单位
上烟集团上海烟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YY-137”攻关小组成立于2014年年初,是企业实施降本增效专项活动方案的第二年,在讨论有哪些技术手段可以促进降本增效工作时,由技术中心、生产车间、设备科的几位技术骨干自发组成的现场改善型小组,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现在11人。攻关小组名称中的“YY”代表烟印的拼音缩写,在每个企业生产的烟标上均有这组字母,表示组员的责任使命,“137”代表6名创立人的工龄合计,表示组员汇聚众智的技术力量。
团队带头人——朱海鸥同志,现任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作为负责人,2013年至今他完成了多项改善课题包括科技项目7项、质量改进5项以及QC课题4项,都获得了较好成效。同时,在知识产权方面注重积累,共有一个发明专利和4个技术秘密。
设备方面的“全能战士”——周敏,现任公司基建设备科科长,高级工程师,企业精益内训师,被授予“上海印刷新人奖”。
凹印技术服务“及时雨”——于殿友,现任公司凹印车间副主任,工程师,2015年获得第三届浦东新区“印刷精英”称号。
胶印技术服务“教练员”——葛巍,现任公司胶印车间副主任(挂职),工程师,企业精益内训师,曾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获得上海市劳模称号,并被授予“上海印刷新人奖”。
精益改善建议“金点子”——黄效力,现任公司技术中心工艺员,工程师,两次获得上海市职工合理化建议项目创新奖。
印后工艺改进“小能手”——季良,现任公司技术中心工艺员,助理工程师,企业精益内训师,获得第一届上海烟草十佳青年岗位创新能手称号。
他们与公司生产现场做伴,为精益管理的推进和提升默默耕耘,公司精益管理向前迈入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他们的忘我奉献。他们就是坚守岗位、踏实工作,并以持续改善为目标的烟印公司“YY-137”攻关小组的队员们,他们平均年龄42岁,在工艺、胶印、凹印、设备各个条线潜心钻研,他们以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精益改善的“有心人”。
一、精益改善活动
攻关项目求实效。“YY-137”攻关小组加快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应用,例如前置柔印工艺试制成功,应用于牡丹(真国色);白光光柱介质纸、丝网细雪花、菲尼尔透镜烫金(猫眼)材料运用于双喜(百年红)产品,发挥了技术储备成果转化的经济价值。同时,开展了“中华”包袋工艺改进、刀版耐印率改进、烟标产品堆垛方式优化、“熊猫”硬盒条盒烫金工艺优化、5000“中华”扩联生产、短支“大前门”印面效果改进、“红双喜江山”(精品)国产纸替代、低纯度酒精替代、全开式“中华”自动糊盒工艺研究等11个项目,按照可量化的经济效益测算,“YY—137”攻关小组所实施并完成的工艺降本项目合计降本增效贡献达1470万元,无论是策划并实施的工艺降本项目数量,还是通过工艺策划、改进所达到的降本增效贡献,均完成了项目小组预期目标,同时,小组成员还通过项目实施完成了技术论文、发明专利、项目奖项、个人荣誉等多种成效。
精益操作讲规范。“YY-137”攻关小组注重规范操作专心、细致的“工匠精神”,提出 “捆扎机操作法”、“翻转机新规程”,针对机台青年员工在岗位操作的工作经验不足的特点,开展《避免青年员工操作A02机组失误断纸的十大要素篇》一点课,总结完善A02机组开卷操作关键步骤,进一步加强开卷操作中断纸造成停机和材料浪费危害性的认识。通过细化操作步骤,分化学习,分化操作,重点加强现场实操演练,同时加大宣传规范操作重要性指导,让现场操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更加精准、高效。此外,攻关小组根据产品印刷特性,提前介入软、硬条盒模切板、产品印版、抽墨调换油墨缸等一系列流程的准备验证工作,为确保开机进入正常调试赢得宝贵时间,并且总结操作规范形成了《联机凹印操作人员开机准备“123控制法”》,该方法荣获上海市职工创新成果“先进操作法优秀成果奖”,积极引领员工在生产本源上降低纸张损耗,严格参数化生产,减少不必要浪费和成本支出,投入企业降本增效工作中。
改善技能共分享。“YY-137”攻关小组组员们善于对工艺、设备、生产各方面改善活动的收获体验进行贵奈总结,依照工艺改进项目实施后的技术参数变化先后修改了《5000中华硬盒条盒产品印刷工艺单》、《红双喜江山精品产品印刷工艺单》、《红双喜硬盒(上海)凹印工艺单》、《联机凹印工艺标准》、《全开式硬盒糊盒工艺标准》等技术标准,同时在2016年新增发布了《包装印刷工艺设计准则》,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设计开发和更改程序进一步规范了管理流程,还形成了多篇论文并发表于国内设备、印刷各期刊。同时,小组借助企业高级工协会及劳模讲堂的渠道,与组员一起分享,一起在技术上提高,并编制形成《精益改善案例集》,推动和带领企业员工一起立足岗位,投入精益改善活动,为企业发展挥洒青春和激情。
二、获得的荣誉
2014年至今,“YY-137”攻关小组获得两项发明专利授权,4项实用新型,7项技术秘密;3个科技项目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关于通过工艺改进降低中华包袋生产成本的建议》和《关于大前门产品包装盒胶印透明黄替代烫金工艺的建议》共计降低企业生产、集团采购成本773万,并分别荣获2014、2016年度上海市职工合理化建议项目创新奖。
三、团队成员介绍
团队带头人
朱海鸥,现任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他多年潜心研究印刷工艺技术,不断改进印刷工艺,并带领技术中心工艺员们坚定地走上了工艺创新、工艺管理的技术之路。
作为团队带头人,朱海鸥同志始终以提升精益管理水平为己任,积极接受精益管理知识培训,参与了上海市质协QC诊断师培训、集团精益管理工具培训、国内外包装印刷新技术、新工艺培训、项目管理知识、质量工具应用培训等,共计28课时,并且将培训内容传授给年轻工艺员,带领他们及时解决职工在生产中提出的各类技术问题。同时,他经常深入一线,主动与机台人员了解生产情况,一旦生产现场遇到技术难题,他与车间工艺员、机台人员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将问题解决,使生产能尽快的恢复正常运行,并将工作中遇到的各类技术问题定期进行总结分析,确立课题形式进行攻关解决。作为负责人,2013年至今他完成了多项改善课题包括科技项目7项、质量改进5项以及QC课题4项,都获得了较好成效。同时,在知识产权方面注重积累,共有一个发明专利和4个技术秘密。
团队核心成员1
周敏,现任公司基建设备科科长,高级工程师,企业内训师。他在“管理、技术”两方面,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但出色的完成了本科室的管理职责,而且还经常指导、参与科室各项技术科研项目,并经常在维修第一线指导各种设备的维修攻关工作。
在团队中,他是设备方面的“全能战士”,他在设备的改进和技术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多项项目成果获烟印公司奖项上海包装盒印刷,同时也获评集团公司的奖项。周敏同志日常将设备维修和维护方面的收获体验进行归总,多篇论文,并发表于国内设备、印刷各期刊。该同志将其设备改进和技术创新的工作借助企业高级工协会及劳模讲堂的渠道与大家一起分享,带领大家一起在技术上提高。曾被授予“上海印刷新人奖”。
团队核心成员2
于殿友,现任公司凹印车间副主任,工程师,企业内训师。2015年获得第三届浦东新区“印刷精英”称号。
在团队中,他是凹印技术服务“及时雨”,为全力确保集团品牌在联机凹印生产线上高效稳态的推进,积极发挥攻坚克难的引领作用。工作中,他倡导并建立质量标杆绩效考核指标,以各机组实际纸张得率为考核依据,以各班完成情况最优机组为标杆,从抓机台实际纸张得率入手,鼓励机组在生产过程中逐步降低消耗,实现考核指标更科学、更直观,更具针对性。经常研究分析联机凹印在生产过程中现场存在的问题,开展“头脑风暴”,集思广益攻“顽疾”、抓改善、重实效,推进现场改进改善目标,不断提升职工队伍“自寻短板、自行分析、自我提升”的职业素养,确保生产现场管理推进的有效性。多年来,他参与了多个科技项目、质量改进和QC项目,并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团队核心成员3
葛巍,现任公司胶印车间副主任(挂职),工程师,企业内训师。曾获得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获得上海市劳模称号,并被授予“上海印刷新人奖”,获得“2016中国技能大赛—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市选拔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优秀集训专家荣誉。
在团队中,他是胶印技术服务“教练员”。他拥有自己的劳模工作室即葛巍印刷工艺技术创新工作室,工作室以他为核心,以公司胶印车间43名胶印、印后机长为主要群体,以印刷工艺技术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充分发挥劳模在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此外,他坚持做到经常回顾和总结自己的工作,全年在《印刷杂志》的“葛巍论坛”中发表论文4篇。同时,在自我总结后又再次梳理、提炼,为部门形成培训教案,通过内训平台,把丰富的经验传授于青年员工之中,激发广大职工立足岗位,积极参与技术创新的热情,成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宝贵财富。
团队核心成员4
黄效力,现任公司技术中心工艺员,工程师,主要负责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试制和工艺研发工作。
他是团队精益改善建议“金点子”,他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通过工艺上的小改小革,实现中华包袋生产成本的下降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他还参与了多项项目攻关工作,其中《关于通过工艺改进降低中华包袋生产成本的建议》和《关于大前门产品包装盒胶印透明黄替代烫金工艺的建议》共计降低生产成本413万,并分别荣获2014、2016年度上海市职工合理化建议项目创新奖。此外申请了2项发明专利、2项技术秘密。
团队核心成员5
季良,现任公司技术中心工艺员,助理工程师。主要负责印后工艺研发工作,通过新产品试制,将多种新工艺、新材料运用于新产品开发中,提升产品档次及品牌形象,提高市场服务水平,近年,他获得了第一届上海烟草十佳青年岗位创新能手称号。
他是团队印后工艺改进“小能手”,他针对客户关注热点,不断提升印后工艺水平,确保产品质量。他经常根据客户需求,制定详细的印后工艺试制流程,在试制过程中,他始终以客户需求为着眼点,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改进工艺水平,为公司节能降耗做出贡献。他参与集团“大中华”烟标试制生产工作,在他的刻苦钻研下实现了“大中华”软包硬化正反模切工艺顺利开发,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中华品牌建设。他参与多项科技项目、质量改进、QC等改善课题,共有一个发明专利和4个技术秘密。
团队其他成员
陆 斌:组员(研发) 技术中心主任助理 工程师
张汉清:组员(成型) 技术中心副主任工程师 工程师
富晓峰:组员(胶印) 胶印车间工艺员 助理工程师
马文渊:组员(维护) 技术中心工艺员 工程师
张群峰:组员(研发) 技术中心工艺员 助理工程师
应用“矩阵管理”模式,提升工艺降本贡献度
项目背景
旨在通过跨部门、跨职能的项目组合方式,寻找到可以进行工艺策划、工艺技术、工艺改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稳定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使精益管理的理念在生产现场落地生根。
原因分析
为保证项目的实施质量和进度,小组制定了项目计划表,要求项目的实施严格按计划进行, 同时,确立了年度实施工艺降本项目≥5个,年度降本增效贡献≥500万元的项目目标,并分析了影响工艺降本贡献度的三大主要原因。
解决途径
找出原因后,项目小组策划了“矩阵式管理构架”,使研发和设备、维护和设备、研发和维护得到了有机结合,在对173份“卡诺”模型调研问卷中29个工艺改进机会进行结果统计,最终明确了2015年、2016年需要实施并跟踪降本贡献度的工艺改进项目分别是:1、“中华”包袋工艺改进;2、刀版耐印率改进;3、烟标堆垛方式优化;4、防伪油墨回收再利用;5、“熊猫”产品烫金工艺优化;6、5000“中华”扩联生产;7、短支“大前门”印面效果改进;8、“红双喜江山”(精品)国产纸替代;9、低纯度酒精替代;10、全开式“中华”自动糊盒工艺研究;11、“红双喜上海”产品胶印工艺改凹印工艺等,这些项目能满足工艺降本贡献度的期望和魅力需求。
项目小组按照既定的进度扎实推进每一个工艺降本项目上海包装盒印刷,并在项目中积极推广鱼刺图、排列图、价值流分析(VSM)、目视管理等精益工具,及时解决项目改进中的疑难问题,并通过每月一次的小组例会、现场研讨、产品预评审会等多种形式充分交流项目进展和技术方案,互相鼓励,不断提升自身和团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同时帮带教好周围的年轻技术人员,使项目组的团队作用得以扩散。
项目成效
项目小组顺利完成了两年来确立的11个工艺降本项目,可量化经济效益的降本项目有7个,合计降本增效贡献为:118+147+10+160*2+655+211+9=1470万元;全开式硬盒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生产效率提升200%以上,同时降低人力成本1/5;外销“中华”条盒产品扩联后生产效率提升了15.1% ;“红双喜上海”产品由采用胶印改为凹印工艺,日生产提升了180%,并减少1/2操作人员;熊猫硬盒条盒(经典)产品工艺优化后产品总损耗降低了1.67个百分点。
以上内容来源于用户投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侵权,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