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投稿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发布时间:2023-05-13
“
纸质名片,未来会像马车、羊皮纸等一样,终有一天会步入历史的坟墓。
当“见面扫一扫”越来越为更多人接受,纸质名片的消失,也许只是时间问题。电子名片和微信名片将占据主流。
不过,你要是问解读君会不会把以往的名片扔掉,答案一定是no——那一张张名片,其实是本人的“社交史”,纪念价值不小。
可除此以外,却也真没啥别的价值了。
1
名片承载了社交仪式感
名片曾经就是社交礼仪的重要载体,围绕着这一张薄薄的小纸片,有众多讲究。
从递名片开始印刷名片大小,既要看准时机,也要按照尊卑,名片的的正面朝上,字应该正对对方。
至于接名片,也要双手接过再(假装)认真拜读名片内容。
如此一套下来,仪式感满满,比起现在你扫我扫,经常夹杂一两句“哎呀,信号不好印刷名片大小,二维码扫不上”或者“献丑了,手机太慢,二维码出不来”,真是逼格高太多了。
名片文化还衍生出了对名片夹的追逐。不同的名片夹材质曾经也是身份的象征,金属的、皮质的、帆布的、编织的……均有不同象征意义。
名片还是大家展示创意的舞台,名片所用的材料,以及名片上的凹凸、压花、滚边、镂空、logo都决定了能否给对方上佳的第一印象。
更不必说各种折叠、光影运用,大可利用来充分体现名片主人所在行业的特点。
例如某家具公司的名片,就可以折纸拼装出一张可爱的小椅子;还有瑜伽培训机构的名片,直接用了瑜伽垫的材料来做,成本不低,但创意和诚意也是满满的。
2
中西历史上的名片
名片在中西历史上都有长久的历史。
中国古代将名片称为“拜帖”或者“名刺”。汉代时主要用削平的木条写上信息,后来才有了纸质“拜帖”。
后来,“拜帖”的颜色被赋予了阶层意义,红色是只有秀才文人才能用,商贾就不配用。
而欧洲贵族也喜欢用名片,他们会将名片送到想要拜访的主人家中。如果能收到对方回送的信件和名片,就表明可以前去拜访了;如果对方没有回赠名片,那就代表着对方不希望被访。
还好《权力的游戏》里龙母从来不用名片,否则那一长串名号,名片大概得跟A4纸那般大小了。
3
更新换代,电子名片成主流
纸质名片的式微,实际上是通讯方式更迭的副产品。
电话通讯的年代,名片自然十分必要,那一大串电话号码,一般人谁记得住呢?
现如今,微信通讯的年代,微信实时语音通话的功能也早已普及,记电话号码,谁还再需要记电话号码呢?
扫一扫显然更方便——最多,扫完以后再通过发送图片或者小程序给对方补一张“正式名片”就是了。
当然,比较好的应该是后者,因为如果只是收到一张名片的图片,不仅无法直接使用,保存下来还会占手机空间,还指望手机的“以图识图”能把图片上的电话号码识别出来?
电子名片还有许多其他好处,更方便储存和查找,也比纸质的更环保。
现在,很多电子名片APP和小程序甚至还有个性化设计的功能,手残如解读君也能设计出美观的名片了。
虽然纸质名片已越来越式微,但是依旧有很多行业需要纸质名片,解读君举点例子:
房产中介的传单上都会附上一张经纪人名片,
各类大型展会供销双方都需要收发名片,
一线销售人员比较倚重名片,
商务出境签证最好还是要准备名片,
……
名片虽老土,但还没到谢幕的时候,说不定未来一些名人名片也会成为一个收藏的门类呢?
- end -
解读网
以上内容来源于用户投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侵权,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