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投稿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发布时间:2023-05-11
现代社会中大大小小的广告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可以说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你在等公交车时的公交车牌,你去逛街时,各个店铺放出来的声响。广告早已根植入整个商业的灵魂,现代人也早已习惯了被无处不在的广告包裹。
可你想过吗?难道广告是在媒体时代才出现的新鲜事物吗?古代人营销难道也会打广告吗?答案是肯定的,古代人也会打广告。而且他们的广告样式之多,内容之深完全不亚于现代。
我们的祖先早已把广而告之的精髓琢磨透彻,古代广告除了没有手机电视等高科技媒介之外,理念之先进,方案之新颖完全不亚于现代,如果按照形式来看,可将古代广告分为6种,分别是声响、幌子、诗歌、楹联、招牌和印刷品。由这基本的种类所构成的类型,包括门前标志广告、声响推广告、远程宣传广告。但这只是简略的三大类,如果将所有类型详细分门别类,广告的形式将会让你目瞪口呆,口头广告、实物广告、标记广告、行商与音响广告、招牌、幌子广告,几乎所有能想到的宣传方式,都已经有了成百上千年的历史。
顾名思义,口头广告就是用人工去传播,实物广告最早的便是“瞧一瞧看一看,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咯海报广告印刷,本店的产品给顾客看,试吃试用也早就有了历史记载。
标记就更不用说,看看古装剧里楼前醒目的标志,想想百年老店早已深入人心的商标海报广告印刷,就可以知道它的历史有多悠久,标记一般会是在门前的牌匾或者是楹联上,店家会提写关于本店信息的句子。
请明星代言也绝对不是现代人的首创,自古以来邀请文人骚客为自己的店铺作诗吟唱,来提高自己店铺的知名度就已经屡屡被作为推广的手段。大文豪苏轼就曾在浔阳楼饭店的牌匾上题字,被当时都人引为一段佳话,牌匾有了,更少不了两边的楹联。楹联更大更长的容字量,可以对牌匾来个更为详细的解说,留下半边楹联邀人作对,早就被古人运用的炉火纯青。
无数慕名而来的文人吟诗作对,一边透露着诗情画意,俗中带雅,想不顾客盈门都难,你以为这就完了?可千万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在知识普及率相对较低的古代,能玩得起阳春白雪的终归是少数,虽然购买力极强,但想要赚个盆满钵满,下里巴人的铜钱必须不能放过,声响推销也就应运而生了,看不懂没关系,声音总能听得见吧,小二的吆喝相信每个人都不陌生,这种硬核的广告方式,直到现在仍然屡试不爽,相信每个人都会对商业街震耳欲聋的凤凰传奇记忆犹新,这不就是典型的老调新弹,声响推销嘛!
还有一种叫做招牌幌子广告的,这种广告其实我们也不陌生,《水浒传》中引起武松豪气的“三碗不过岗”就是幌子广告的成功案例,边上竖立的酒旗,既以一种幽默风趣的意味为自己打了广告,也透露出酒的浓厚。这种在古代极为常见的广告,早已融入整个古代社会商业圈,风尘仆仆的旅人遥望远方官道一个大大的酒字幌子,哪还能兴起继续赶路的心思,一路风餐渴饮的疲惫会瞬时席卷全身,恨不得立马赶到酒店,来个全身心的休息,幌子广告的威力可见如斯!
这种幌子广告都会以诗歌典故为主,运用多元的文化,分为了文字幌(上文介绍的便是文字幌),形象幌,(也就相当于现代的logo)。还有一种是实体幌,它是到了战国时期之后才慢慢的出现的,他们会把自己店所生产的东西当作广告挂于门前,比如说卖扫帚的店铺,它会挂一个扫帚在门上,卖灯笼的店铺它会挂一个灯笼在门上。
但是毕竟那不够“刺激”,聪明的古人又将光线作为广告方式来吸引客人的注意,在自己的店铺门前挂灯笼或者是灯箱,这种形式各异的灯笼在黑夜中放出耀眼的光芒,十分博人眼球。在没有路灯的古代,灯箱的光线足以散射到很远之外的顾客也能看到,并且也增添了一种该有的气氛,不显得冷清单调。
到了汉代以后,商品命名广告便也陆续的浮现出来。他们为了更加的吸引顾客,会想方设法的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将自己的产品命名。印刷术的发明,更是让广告的形式如虎添翼,这种远程宣传广告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让千里之外的人都可以直到店铺的存在,他们会把自己设计好的一个广告,通过印刷术把它印刷出来,传播到世界各地。这种打广告的方式也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宣传单,宣传海报。
现在看来,现在使用的任何的广告方式已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我们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与才干。古代的商贾,虽然社会地位极低,但没有一点才艺都不好意思出来做生意。但无论怎样,历史的向前发展。我们能做的是尊重文化,感激他们为我们留下来的智慧结晶。也应该要好好利用古人留下来的文化加以创造,推动人类向前发展。
以上内容来源于用户投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侵权,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