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投稿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发布时间:2023-04-27
印后加工是决定印刷品质量好坏的关键之一,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常常因为印后加工不当而造成印刷品报废。数字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个性化印刷品的推广,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五彩斑斓。但是在数字印刷设备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配套的印后加工设备的发展速度却较为缓慢。印后加工仍然是数字印刷企业进行超短版按需印刷生产的主要障碍。
数字印刷的印后加工解决方案
1.在线印后加工解决方案
在线印后加工是指数字印刷机与印后设备相连接,自动完成活件的印刷、折页、裁切、装订等工序,适合具有一定批量、活件类型比较固定的作业。每一台数字印刷机都连接有自己的印后加工设备,不需要人工对印刷和印后两个环节进行干预,从而较好地保证了印刷环节与印后环节的一致性。从这一点来说,在线印后加工解决方案是一种比较完美的印后加工方案。
在线印后加工解决方案的优点有:①印刷品可以自动传递到印后加工设备上,并可防止印刷品被损坏。②在印刷单元和印后单元中不需要来回搬运印刷品,缩短了整个印刷流程所需的时间。③提供高质量的流程管理,如果发现错误,操作员在印刷或印后加工过程中可直接停下生产来修正。
2.离线印后加工解决方案
离线印后加工泛指印刷和印后加工设备相互独立进行加工,由数字印刷机完成印刷,然后由独立的印后加工设备进行印后加工。比如,由配页机完成配页,由包本机完成包面,由折页机加工来自多个印刷机组的半成品,这些印刷机组可以是数字印刷机或者是传统胶印机,也可以是两者的混合。
离线印后加工解决方案的优点较明显:印刷机组和印后加工设备独立工作,两者都能发挥最大的生产效率。该方案的缺点是占地面积大,移动物料费工,容易出错,无法适应可变印刷和个性化印刷作业的装订要求,因为脱机式的印后加工设备无法从印刷机组的服务器中获得相关的印刷数据信息等。
数字印刷品的印后加工要点
1.从印前设计开始考虑印后加工
数字印刷中,印前设计的好坏对印后加工有着极大影响,因此在进行数字印刷品的印前设计时,就应兼顾其印后加工工艺。
(1)纸张丝缕方向
数字印刷用纸幅面小、规格有限,并且大量印刷品都是单面印刷,除要求印前设计力求最有效地利用纸张外,还应考虑纸张丝缕方向。在允许情况下,尽量使纸张的丝缕方向与成品书籍的书背方向一致。由于数字印刷的油墨和色料只附着在纸张表面,若按横丝缕方向折页,图像容易在折页处发生断裂。
(2)印张上的图像位置
通常,许多数字印刷品将图像设计在印张的中间,但印刷后进行印后加工时,才发现这样做会浪费很多时间和金钱。
(3)考虑印后加工工艺
数字印刷品在印前设计时,还需要考虑采用何种印后加工工艺。例如,如果采用无线胶订工艺,应注意以下2项:①由于数字印刷工艺的特殊性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登记簿,印刷品表面的墨粉会影响热熔胶的黏合度,因此建议书脊周边1cm内设计为空白。②无线胶订书的平展性较差,特别是使用高定量的纸张时,书籍装订后不易翻阅,应注意设置好版心尺寸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登记簿,以免影响正常阅读。如果采用打孔工艺,由于打孔时钻针会发热,易导致数字印刷的图像墨粉熔化,所以应尽量避免在钻孔位置上设计图像和文字。
2.印后加工要点
(1)折页
由于数字印刷品上的油墨、色料只附着在纸张表面,所以折页加工时容易发生折裂。因此,在折页加工前最好先压折痕。
(2)覆膜
覆膜能提高产品档次,有助于在印后加工中,特别是裁切或包装时对印刷品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因粉墨受到摩擦而出现粉墨划伤剥落的现象。数字印刷的墨层中含有硅油,胶黏剂不能正常渗透墨层,印刷后马上覆膜容易产生气泡。可调整数字印刷生产过程中的部分工序,尽量使印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覆膜。
(3)骑马订
骑马订对大部分数字印刷品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选择,特别适合指南书、小册子和宣传册等较薄书册的装订。该装订方式经济实用,并能够与其他加工方式联机进行,能够同时进行配页、折页、装订和连机裁切的印后加工,可以为数字印刷所要求的快速交货提供保证。
(4)平订
在设计平订书册时,首先要注意在订口与正文之间留出足够的装订余地。比如,O型螺旋线装的线孔比为3∶1时,应至少留出3/8英寸的空白;而当线孔比为2∶1时,则应至少留出1/2英寸的空白。这段空白是指订口与最近的线孔边的距离。
(5)无线胶黏订精装
无线胶黏订精装加工是数字印刷装订方式中一种重要的印后加工方式。精装工艺的关键是如何将书芯与硬书壳牢固黏合,生产出可以长期保存的书籍。虽说无线胶黏订精装所需的成本和耗费的时间与面向短版印刷市场的数字印刷似乎有些不太相称,但一些印后装订企业都预制了数字印刷精装常用的不同颜色、不同风格和不同尺寸的精装书壳供客户选用,因此无线胶黏订精装也成为数字印刷品常用的一种装订方式。
数字印后加工将成为今后数字印刷发展的配套工艺,设备具有界面友好、操作简单人性化、快速调机、灵活、自动化、多样化、高速化、联动化等特点,并继续朝着智能化、网络化、印刷一体化方向发展。
以上内容来源于用户投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侵权,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