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投稿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发布时间:2023-04-25
图:《1986·首届中国漆画展》大型图册
《1986·首届中国漆画展》大型图册(陈岸瑛、长北主编,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民间工艺技师学院、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漆艺传承发展联盟联合编辑),近日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以20×25cm开本、173页彩页、314幅彩图的规模精装出版并上市销售。
追溯往事,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八日至五月十一日,由轻工部工艺美术总公司、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美术馆、中国漆器质量管理协会五家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漆画展”,在首都中国美术馆展出(图1)。参加展品创作的有1 5个省市(北京、天津、上海、四川、福建、江西、广东、江苏、山西、陕西、甘肃、贵州、湖北、河北、安徽等)的6个艺术院校(中央工艺美院、四川美院、广州美院、天津美院、西安美院、南京艺术学院)、9个大中专学校、12个工艺美术研究所、28家漆器企业、5家画院、2家农民画社共62个单位,从一千四百余辐作品中,经省市预展,筛选出701幅进京展出(图2)。展出期间,组委会从701幅展品中,评出198幅得优秀作品奖或工艺奖。其中,中国美术馆收藏24幅,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23幅。当时限于印刷条件,未能留下画册。三十五年过去,有参展者垂垂老矣,有参展者已经离世,然而天津印刷画册,历史凿凿,留给人鲜明的记忆。它开启后来,为后来者提供借镜。
图1:沈福文、蔡克振、王永庆、张燕在京筹备首届中国漆画展
图2:林佑、缪维、胡开新在京筹备首届中国漆画展
首届中国漆画展前言
乔十光
中国的现代漆画还很年轻,可她的母亲漆器,却有七千余年的高龄。河姆渡发掘的朱漆碗就是明证。
漆画的主要材料是大漆。她晶莹而深沉。她的褐红本色,与银朱早有缘份。她宽阔的胸襟,既不嫌弃廉价的蛋壳贝壳,又可包容高贵的玉石金银。她不但没有被淹没,反而映衬得更加动人。
丰富多彩的效果,来自千文万华的技艺:可以镶嵌,可以彩绘,可以雕刻,可以罩、堆,可以像景泰蓝一样研磨,可以像窑变一样漂来流去……可以有版画的朴素、重彩的富丽、油画的厚重、水墨的清逸、浮雕的起伏、三彩的天趣……她敢于发挥自己的优势,也善于向姊妹艺术学习。她不但没有被同化,反而丰富壮大了自己。
她可以结合实用,又可以独立欣赏,可以是独幅创作,又可以生产一定的批量,可以在画室里由画家一手完成,又可以通过工人的巧手诞生在工厂;可以装点壁饰和屏风,又可以以壁画的形式登上大雅之堂。
这次展出的700余件新作,出自500多位作者之手。他们有的来自漆器之乡,有的来自美术院校的课堂,他们有教员、画家和设计师,又有工人、学生和农村大娘。他们有新兵,也有老将。
让我们拓展再拓展,开创再开创!愿漆画这朵传统艺术之花,更深地扎根于民族艺术的土壤!愿漆画这朵现代艺术之花,更广地吸取现代艺术的营养!愿漆画这朵前景广阔的艺术之花开得更美,更香(图3)!
图3:首届中国漆画展专刊,《全国漆器信息》,1986年5月
首届中国漆画展展品入藏情况
中国美术馆藏:
水巷(福建·谢嘉甄)
老子出关(福建·王和举)
农家(福建·林小坚)
春融(甘肃·周兆颐)
冬葡(江西·易武)
渔村(江西·戚跃辉)
夜泊(江西·樊德康)
此物最定情(江西·肖小源)
泊(江西·熊建新)
秋江帆影(江西·罗林儒)
幽篁(江西·尹呈忠)
酣(江西·赵佩芳)
夕阳城(江西·余春明)
瓜叶梅(广东·马文奇)
山村(天津·王振锁)
翠谷(天津·黄维中)
源流(江苏·吕惠洲)
华夏魂(山西·陈勤立)
觅(山西·申明远)
母女(四川·武建东、周安定、杨莉)
岳母刺字(四川·邹小明)
清平世界(四川·韩伟)
日光下的舞蹈(北京·张林洁)
岁月(北京·吴曦)
中国工艺美术馆藏:
草垛(福建·吴川)
渔舟唱晚(福建·郑修钤)
凌波(福建·邱祥锐)
永乐宫壁画·玉女(福建·梁汝初)
红珊瑚(福建·郑力为)
老子出关(福建·王和举)
少女与鹿(北京·雷圭元)
图腾(北京·李少文)
门俗(北京·王大虎)
凤鸟图(北京·梁远)
岩之光(江西·蔡岳云)
遥远的岁月(江西·张剑)
瓜叶梅(广东·马文奇)
芦花鸡(广东·蔡克振)
虾(重庆·沈福文)
三峡暮霭(重庆·杨富民)
金鱼(重庆·刘淑珍)
文君听琴(四川·曾庆华)
鸣(江苏·周矩敏)
新娘(贵州·金珏)
豫园(上海·项军)
晚归(上海·陈)
撒网(上海·陈)
(载于《全国漆器信息》1986年5月第5期)
图4:四川美术学院关于首届中国漆画展展品得奖的记录
兼收并蓄,百川汇一
——首届中国漆画展印象
长北
走出中国美术馆“首届中国漆画展”展厅,满脑子是新鲜兴奋的记忆。人们终于看到,有着七千年历史的中国漆艺抖落去尘封,焕发出新的生机。画展从多方面体现出多元特点。
首先是组织领导的多元。轻工部工艺美术总公司、中国工艺美术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漆器质量管理协会五家单位联办“首届中国漆画展”。有工艺美术部门、文化部门双重重视和领导,才有可能自上而下层层发动,院校和企业、研究所全体参与,生产、教学与科研结合,调动起各方面的创作热情。中国漆器质量管理协会、全国漆器情报中心作为横向串联的机构,在各部门间起着架桥牵线作用。经过一年多的紧张筹备,终于在中国美术馆以五个展厅的规模、701幅作品展出。
作者结构的多元。15个省市,62个单位、500多名作者参加了展品创作。这支空前规模的漆画创作队伍,散布在全国艺术院校、漆器企业、工艺美术研究所和农民画社,其中有设计员、工人和农民,有教师、干部和学生,有年逾八旬的艺坛前辈雷圭元先生、沈福文先生,也不乏初露头角的新秀。我们看到,漆画这一新兴画种像一块磁铁,吸引着许多油画家、版画家、国画家加入了漆画创作队伍,使漆画得以多元发展。
最能体现本届画展多元特点的,是漆画材料的丰富多彩、工艺的层出不穷、作品艺术风格的变化万千。
画漆工艺包容量最大。可以画后不磨,也可以画后研磨,还可以与戗划、撒粉、皱漆、填漆等工艺结合,其效果可如工笔重彩,可如泼墨。四川沈福文漆画《虾趣》(图5)用银粉洒、绘、罩、磨,取得如国画晕染般的韵致。福建漆画家长于从平常小景中挖掘生活的美,表达对故乡的眷念之情。福建吴川作为版画家,其漆画无论是《草垛》还是《闽南妇女》,都体现出对色彩的提炼、对图像的概括,《草垛》(图6)以皱漆罩明为主要工艺,夕照中的草垛和牛表现得很有量感和光感。福建陈思纯《古榕》以皱漆与刻漆、洒粉结合,榕树灰黑的树干、披拂的气根,让人感受到扎根于大地的坚实生命。福建郑修钤漆画《渔舟唱晚》(图7)细腻优雅如小夜曲,黑漆地是水也是天,借助撒漆粉罩明研磨出的渔舟倒影,人们看到了水之清、夜之深。河北金永祥、封良殊漆画《海日图》(图8)泼漆如水,追求写意画效果;陕西崔新民漆画《窑洞新春》(图9)黄土、白窑洞与黑树纵横交织,形成平面美和秩序美。江西陈圣谋漆画《源远流长》倒漆如河,填以黑漆,磨平成画;江西尹呈忠漆画《幽篁》(图10),竹枝竹叶全部舍弃,满幅是竹竿的垂直线和竹节的水平线,点厾的砂砾、尖锥形新笋与之构成形质对比,画幅中透出深深的静寂;江西蔡二弘漆画《影》以撒粉研磨表现芦花,审美轻松恬淡。
图5:四川沈福文漆画《虾趣》,繆维摄影
图6:福建吴川漆画《草垛》,繆维摄影
图7:福建郑修钤漆画《渔舟唱晚》,繆维摄影
图8:河北金永祥、封良殊漆画《海日图》,繆维摄影
图9:陕西崔新民漆画《窑洞新春》,缪维摄影
图10:江西尹呈忠漆画《幽篁》,作者供图
刻漆漆画工艺简便,或黑白,或填彩,往往有视觉冲击力。对复杂髹饰工艺不太熟悉的美术家,大多自创画稿,请工人加工成为刻漆漆画。江苏尹文漆画《晨曲》(图11)刻阴纹线条,空间撒河蚌屑,朴素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清晨车铃叮当、新燕呢喃的轻快氛围。江苏狄亚铭《蓝色的记忆》以深度刻铲叠合几何形化的人体,撒铝粉追求金属刻画的效果。山西刻漆画粗犷豪放,如王光宇《包青天》,黑漆板上只有眉、眼,鼻几大色块,借助想象,人们似乎看全了包拯黑的胡须黑的脸,不但不感到画面不完整,反而为作者匠心含蓄折服。
图11:江苏尹文漆画《晨曲》,作者供图
堆漆工艺可以造成浮雕般的艺术效果。四川杨富民漆画《都江瑞雪》(图112)以漆灰堆起凹凸,黑漆面用蛋壳粉撒嵌为雪花,冬景中蕴育着无限生机。镶嵌工艺也见于此届展品之中。广东蔡克振、施萱荣漆画《水仙》(图13)以嵌蛋壳与画漆结合,水仙叶经过换色天津印刷画册,白花、黑叶衬于金地,装饰效果强烈。广州美术学院组画——赵瑞春《椅子》、雷振华《鸟》,黑白的安排、地面丰富的暗色调与色块的错综交叠,都给人以视觉美感。
图12:四川杨富民漆画《都江瑞雪》
图13:广东蔡克振、施萱荣漆画《水仙》
剔彩是传统雕刻工艺的一种,古代只限于剔刻器皿。北京雕漆厂、扬州漆器厂各以剔彩制作出平面作品。北京孙忆《秋梦》以剔彩与线刻、镶嵌结合,强烈的色彩美和平面装饰美中,似乎可以找到马蒂斯、克里姆特画的影子。北京张杰漆画《笛》(图14)刻铲漆层产生晕染效果,古老的剔彩表现出崭新的人物形象。北京张林杰漆画《日光下的舞蹈》(图15)、北京杨北立《舞天》,剔彩而成红、黑相间的线条以表现随风飘散的发丝,点状的剔刻不仅增加了漆地的肌理美,也衬托出人物形象,增加了旋转的动感。北京曾朝万《渔女》、扬州张宇《大风歌》等,各以不同题材赋剔彩以新意。
图14:北京张杰漆画《笛》
图15:北京张林杰漆画《日光下的舞蹈》
本届漆画展的不少作品,充分利用传统工艺又不受工艺束缚,走向了艺术创作的更大自由。漆画家乔十光不拘泥于他驾轻就熟的研磨漆画工艺,而能游刃于各地漆艺,多方开拓漆画语言;他也不拘泥于写实,而从太极图,从彩陶、从金文、民间美术去寻找借鉴。他用哲理的思考,将整个大自然包容而且浓缩、升华,秩序处理为纯粹视觉语言的点、线、面穿插。其参展漆画《北斗七彩屏风》(图16)、《双鱼双鸟屏风》、《日月山水屏风》,无不用传统漆艺表现出现代审美趣味。
图17:北京乔十光漆画《北斗七彩屏风》,作者供图
首届中国漆画展的成绩使我们喜悦,也给我们启迪。从中,我们看到了传统漆艺复兴的希望。愿漆画创作观念的更新促进漆器创作观念的更新,愿现代漆画带给传统漆艺以新的活力。
(载于《全国漆器信息》1986年第5期总第19期。35年前,长北读画眼光稚嫩,遗珠之处,请多指正)
策划:繆维
写作:长北
审定:陈岸瑛
- END -
合作媒体 / 【西安生漆研究所】微信公众平台
小编微信“zhongnanyouqi”
视频版见抖音号“ZNYQ7777777”
B站、微视”终南有漆”
往期精选链接
以上内容来源于用户投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侵权,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