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名片印刷厂|印刷圈迄今最具野心的并购计划,没有“之一”。及为什么轻资产的印刷电商在极速转向?

分类:投稿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发布时间:2023-04-18

在8月初的一篇文章里,三好同学曾说过,2016年还热火朝天的印刷电商,进入2017年后,貌似走到了“十字路口”,略显沉寂。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原因有二:一是从整体上看,2017年的印刷电商领域缺少激动人心的大事件——就像2016年中,阳光印网完成C轮3.5亿元融资,曾给业界带来的鼓舞那样。二是很多印刷电商似乎遭遇了“集体困境”:既有的商业模式难以落地,新的商业模式又不知从何谈起。

总之,走进2017年的印刷电商似乎少了一些波澜,少了一些激情。

不过,事情正在起变化。就在前几天,圈内最活跃的电商之一阳光印网,在看似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块“大石头”。

9月7日,圈内多家媒体都发布了同一条消息:阳光印网推出“300+1合伙人计划”。

“300+1”看上去很好玩,但不好懂。三好同学扒了扒,其中的“1”是指阳光印网,“300”则是指300家供应商,以印刷厂为主,同时还包括包装厂、礼品厂、工装厂等。

该计划的核心内涵是:阳光印网希望以收购股权的方式控股300家供应商,将原本以供需关系为主的合作伙伴,变为以资本为纽带的“合伙人”。

北京印刷名片_用ai做查入的图片做名片怎样印刷_印刷名片印刷厂

阳光印网新任COO杨斌发布“300+1合伙人计划”

或许是由于最初的消息语焉不详,这个宏大的计划并没有掀起预想中的波澜,至少比三好同学预期的要小。

然而印刷名片印刷厂,随着更多细节的披露,三好越来越感觉到:这是一个充满“野心”和想象力的庞大计划。如果最终能够如愿落地,哪怕只落地百分之七八十,它对印刷电商,乃至整个印刷业市场格局的影响都将是巨大的。

迄今印刷圈最具野心的“大计划”

为什么说阳光印网抛出的“300+1合伙人计划”充满野心?

首先,凭一家企业之力,以股权收购的方式控股300家企业,这样的大计划在国内印刷圈前所未有,在国际印刷圈恐怕也不多见。且对300家企业的收购,预计在3年内完成。这意味着,未来3年内,阳光印网平均约3天便要控股一家实体企业。

当然了,类似的大计划在互联网圈却并非孤例。比如,为了在新零售时代争夺线下流量入口,京东与阿里在便利店领域展开了激烈争夺。京东号称要开100万家线下便利店,阿里则通过收购联华超市股权,一举拿下了3600家便利店。

其次,阳光印网希望控股的300家企业,还不是一般的小鱼小虾。按照其新任COO杨斌给出的说法,阳光印网瞄准的主要是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特色鲜明的“小而美”企业,也可以放宽到年销售收入两三千万元。

各位老板发现什么了?年销售5000万元以上,相当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的标准: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这样的印刷厂有多少家?2015年为3247家。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相当于国家统计局认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标准。这样的印刷厂有多少家?不到6000家。

当然了,阳光印网要收购的300家企业,并不全都是印刷厂。问题是,即使其中有200家是印刷厂,那也相当惊人了。

第三,按照上面的思路继续往下推演,阳光印网若能如期完成对300家企业的控股,它一年的产值将会有多大?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杨斌给出的答案是:100亿元?不止吧。

100亿元确实挡不住。可为参考的是,2015年,国内3247家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共实现产值6085.64亿元,平均每家企业1.87亿元。如果阳光印网收购的300家企业都能达到这一水平,其年产值将超过560亿元。即使打个对折,也还有280亿元。

而目前国内年营收过百亿的印刷包装企业,大体只有利乐中国一家。如果“300+1合伙人计划”顺利落地,阳光印网不仅将成为印刷电商领域的巨无霸,而且将毋庸置疑地成为国内印刷企业的No.1。

第四,为完成这个宏大的计划,阳光印网需要准备多少真金白银?可以确信的是:至少是一个数十亿量级的大数字。

不妨做一个简单的推演:2015年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平均实现利润总额1413.83万元,按25%的所得税率扣除,则净利润为1060.37万元。如果以10倍市盈率估值,按控股需要的最低股权比例51%核算,则控股300家企业需要付出的代价约为160多亿元。

不管这160亿元是以现金,还是其他方式来兑现,阳光印网的“300+1合伙人计划”都堪称印刷圈最具“野心”的并购案,没有之一。而在此之前,这一头衔应该属于吉宏股份:今年初,它曾计划以35亿元的代价收购互联网科技公司易点天下。

阳光印网和吉宏股份有什么共同点?它们都有一个雄心勃勃的女老板。

阳光印网为什么要收购这么多印刷厂?

看过这样一个充满“野心”的大计划,不知道各位老板有什么样的感想?对三好同学来说,主要有两点:第一,这确实是印刷圈前所未有的大计划;第二,这个计划要怎样才能够落地?

从目前来看,这一计划想要落地的首要前提是,阳光印网要能筹措到足够的并购资金。虽然连续3轮近5亿元的融资额,在印刷电商圈已经无人能出其右,但要撬动一个并购金额可能过百亿的大项目,对阳光印网的筹资能力显然是一个考验。

对这一问题,杨斌在最近举行的一次媒体见面会上给出了正面的回应。首先,他承认要完成对300家企业的控股,所需要的资金量是巨大的;其次,他表示,阳光印网会有创新性的并购手段。这意味着,阳光印网庞大的收购计划,并不会全部以现金交易的方式来实现。

在资金之外,时间和团队同样是阳光印网必须直面的挑战。要在短短3年内完成对300家企业的并购,是真正的“时间紧,任务重”,要实现这一目标,显然需要一个专业化的庞大团队来支撑。对此,杨斌表示,阳光印网已经进行过专门的测算。看上去,他成竹在胸。

此外,如果收购如期完成,如何将这300多家企业真正融入到阳光印网的体系中,变成一个整体,也具有很高的难度系数。但这是后话,暂且不表。三好同学更关心的是,阳光印网为什么要控股这么多重资产的实体企业?

按照其新闻稿给出的公开说法:“300+1合伙人计划”,是阳光印网对以往供应商合作计划的全面升级。

早在2015年,阳光印网便推出了针对商业印刷合作伙伴的“携手500计划”。即在全国范围内与500家优质供应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阳光印网每月为每家供应商提供200万元以上的订单。

今年3月,阳光印网又针对纸箱印刷合作伙伴,推出了“1850计划”。即阳光印网预计2017年纸箱采购量将超过18亿元,为此,其计划招募50家核心战略级合作伙伴,每家合作伙伴一年从阳光印网获得的订单量将超过3000万元。

在杨斌看来,之所以在前两个计划的基础上,还要推出“300+1合伙人计划”,原因有三:一是阳光印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在重点地区和主要细分市场,形成有绝对优势的供应能力;二是阳光印网在年销售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希望通过这一方式来加高竞争壁垒,挖深护城河;三是一个与行业有关的梦想。即依托阳光印网的IT实力,帮助一批印刷厂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面迈上新台阶,建设一批在国内具有示范意义的智慧印厂。

从加强供应链建设,锻造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解释“300+1合伙人计划”的必要性很合理。三好同学在以前的文章中便曾说过印刷名片印刷厂,印刷电商的商业模式看上去很神秘,实际上无非在印刷买家与印刷厂之间建立快捷、高效的连接。

因此,一家印刷电商能否取得成功,主要看两点:一是获取流量、获取订单的能力;二是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完成高效生产、快速供货的能力。

目前,在前一点上,阳光印网已经证明了自己;在后一点上,阳光印网业已建立了业界领先的供货能力。只不过,目前其与印刷厂之间的合作,仍基本局限于甲乙双方的买卖关系。

当阳光印网的订单量越来越大,这一模式的脆弱性就会愈加凸显。尤其是,在当前纸价、环保问题打乱印刷市场正常节奏,产能局部不足已经显现的情况下。通过控股的方式,将合作伙伴变成合伙人则可以在相当程度解决这一问题。这是“300+1合伙人计划”的基本逻辑。

然而,三好同学总觉得,在强化供应链建设之外,阳光印网还有更深远的考量。道理很简单,如果只是为了保证供应能力,未必一定需要控股。就像阿里为了控制3600家便利店,也只是收购联华超市18%的股权。

控股对阳光印网最大的意义,其实是可以实现对300家企业的并表。这意味着,“300+1合伙人计划”的顺利推进,可以帮助阳光印网以整合市场存量资源的方式,一举成为国内印刷圈的“独角兽”。体量之大甚至会远超利乐中国、裕同等业界大佬。

印刷电商为什么极速转向?

阳光印网能否成为国内最大的印刷企业暂且不说。三好同学更感兴趣的是:阳光印网“300+1合伙人计划”,所体现出来的印刷电商发展模式的转向。

关注印刷电商的老板应该都知道,仅仅在一两年前,“轻资产”还是绝大多数印刷电商不二的商业模式选择。在很多印刷电商创业者看来,建厂房、买设备,在重资产上进行大投入,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情。因此,他们的主要思路是整合市场上既有的过剩产能,借别人的厂房、设备,实现自己的商业梦想。

令三好同学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家以彩色纸盒为切口的印刷电商,号称没有一台印刷机,却要在5年内实现100亿元的销售额。现在,5年过去了三分之一,这家电商的销售额恐怕连2000万元的量级都未必达得到。

相反,当前发展态势良好的少数印刷电商,正在不约而同地集体转向,谋求轻、重资产更为均衡的发展模式。除了阳光印网的“300+1合伙人计划”,另一家印刷电商世纪开元则有意逐步在珠三角、 长三角、京津冀等七大区域布局中心工厂;云印在不久前也宣布,联手纸业巨头山鹰国际在江苏常州打造互联网包装示范基地;名片天下、开心印等则一直奉行的都是互联网+重资产的模式。

为什么在一番探索之后,业界领先的印刷电商集体转向,摒弃完全的轻资产模式?这与轻资产模式的逻辑前在的先天缺陷有关。

6月初,三好同学曾在一篇文章里阐述过这样的观点:轻资产模式的逻辑前提是印刷产能过剩,即市场上印刷机多得用不完,那为什么不拿来为我所用,还要自己买?

问题的要害在于:市场上闲置的产能是不是印刷电商需要的产能?想想就明白,高质量、高效率的印刷厂与低质量、低效率的印刷厂,哪一类更容易变成过剩产能?当然是后者。可是,印刷电商需要的是他们吗?

实际情况是,印刷电商为了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必须选择与高质量、高效率的印刷厂合作。而这一类印刷厂,通常并不会为订单发愁,也很难为某家电商更改自己的生产和作业流程。换句话说,在简单的买卖关系中,印刷电商对这些印刷厂的控制力很有限,这会直接影响其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果印刷电商勉为其难地与一些生产与服务能力相对有限的印刷厂合作,又往往会面临客户无休止的投诉。

归结起来,其实就几句话:国内的印刷市场看似产能过剩、激烈竞争,但高质量、高效率的产能却仍相对稀缺。印刷电商要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性、可靠性,要么自建核心工厂,要么设法控制市场上既有的优质产能。千万别看错:是优质产能,不是过剩产能。

在这一点上,杨斌说得很客观:不管轻资产也好,重资产也罢,核心都是为了服务好客户。哪种模式能更好地服务客户,就使用哪种模式。近年来,无论是小米、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都在布局线下,根本目的就是希望把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总之,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谁能够服务好客户,谁能够更好地供应客户,谁就有竞争力。

在他看来,“300+1合伙人计划”充分考虑了印刷厂老板对并购可能的担心,并设计了专门条款来保障并购完成后老板们的利益。同时,成为合伙人后,印刷厂还可以实现与阳光印网的深度绑定,在订单、IT系统方面得到更大力度的支持,从而获得更加稳定、可持续的收益。

看上去,这是一个与阳光印网合作共赢的机会。各位老板觉得呢?

以上内容来源于用户投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侵权,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产品体系

应用领域

关于我们

热门词

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