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投稿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发布时间:2022-12-30
十佳军创企业风采
从军期间,他们是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退役之后,他们奋发图强再立新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潮中,他们坚毅果敢,思想敏锐,敢为人先,勇立潮头,他们,就是退伍不褪色、追梦建新功的退役军人。
近日荆州印刷包装,由荆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荆州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和湖北银行荆州分行联合举办的2022年荆州市“十佳军创企业”授牌活动圆满举行。
汪厚松,湖北荆州人,1963年8月出生,1980年10月入伍,1983年5月退役,现任湖北今印印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荆州市印刷行业协会会长、湖北省印刷协会副会长。
万余平米的厂房内机器轰鸣,数条大型高清彩色印刷生产线高速运转,制版、印刷、装订、包装后“吐”出一条条教材教辅、包装印刷品“长龙”,被工作人员迅速收拢装箱,送上一辆辆货车。
忙碌的生产线上,年近花甲的汪厚松手持放大镜,伏案在印刷操作台上,与工作人员反复校对印刷色彩和文字。
11月,日产40万册印刷品的湖北今印印务有限公司依然忙碌,总经理汪厚松走上一线,与工人一起奋战。
“认真严谨细致,是对每笔业务、每位客户最起码的尊重。”在印刷行业沉浮38年,汪厚松身上流露着岁月沉淀后的坚韧豁达之姿。
在他10平米的办公室内,完好地摆放着各式包装盒、《楚天都市报》《今古传奇期刊》《状元大课堂》《英才教程》《教材完全解读》等上百种市面上常见或罕见的印刷品,而较多的包装印刷、报纸期刊、教材教辅资料,正对应着他创业中两次“危中寻机”的艰辛历程。
1980年秋,荆州人汪厚松应征入伍,奔赴零下二三十度的东北辽宁,在部队进行了两年半的锤炼。1984年8月,退役后的汪厚松辞去辽宁的工作,回乡进入沙市印刷一厂工作,学技术、跑业务、抓管理,吃苦耐劳的他,迅速从基层干到管理岗位,后调入沙市轻工业局组织部门工作。1995年,沙市印刷一厂等厂区合并成立今印集团,汪厚松主动要求回到今印集团基层管理岗位。包装印刷主业不景气荆州印刷包装,他想方设法找合作。瞄准品牌报纸发行的商机,他改造设备升级报纸印刷生产线。荆州市场业务少,胆大的他闯入报纸印刷企业集聚的大本营武汉找合作。当时,湖北日报集团旗下《楚天都市报》正在省内选址分印点,汪厚松抓住机会多次接洽,历时1年多,争取到《楚天都市报》在荆州挂牌分印,为集团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2001年,伴随国有企业改革浪潮,今印集团改制成为民营企业荆州市今印印务有限公司。如何让企业活下去?创始人之一的汪厚松敏锐地捕捉到市场动向,主导企业果断将主营业务从包装印刷调整为报纸期刊印刷。他带头跑业务,除《楚天都市报》外,继续争取到《楚天金报》《楚天民报》等省内10余种都市类报纸挂牌分印,仅楚天都市报印刷量就从3000份涨至10万份。为争取业务,他曾免费为全国知名期刊试印,前晚赴武汉接回胶片,通宵印装后,第二天赶早送货。兢兢业业的经营方式,又相继为他赢得《今古传奇》《特别关注》等全国10余种知名期刊在荆州挂牌分印,印刷发行量达到上百万册。
受到汹涌蓬勃的新媒体冲击,2015年,传统报纸期刊印刷业务骤然缩减,正式接任企业一把手的汪厚松,再次面临企业转向的抉择。他大胆将教材教辅印刷作为主业,兼顾报纸、包装印刷传统业务。他多次带领公司技术团队赴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向全国优秀印刷企业学习,在湖北银行荆州分行支持下,他又投资600万元进行技术革新,先后争取到全国10余家出版集团公司进行教材教辅印刷合作。2021年,湖北今印印务有限公司年产值达到4000万元,成为全省印刷企业前10强。
“印刷业经历了‘铅与火’‘光与电’的发展过程,正朝着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今年,汪厚松又投资1000万元对印刷技术再次革新,预估年产值将突破5500万元。
回望创业历程,汪厚松始终感谢自己的军旅生涯,将“严谨实干不放弃”的精神刻入他的骨子里,助他迎风而立危中寻机。
往期推荐
以上内容来源于用户投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侵权,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