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投稿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发布时间:2023-03-18
从2016年10月开始,纸价便成为不时搅动印刷、包装圈的热点话题。不仅行业媒体常有报道,甚至连央视都两度关注。至于身在一线的各位老板,自然是压力山大,痛苦不堪。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监测,曾长期徘徊在2500元/吨左右的高强瓦楞纸纸价,自2016年10月份开始拔地而起,短短两个月时间从2582.6元/吨涨至2016年底的4087.5元/吨,涨幅达到58.27%。2017年前两个月,纸价走势趋于平稳,甚至略有下降。
△2017年2月底前高强瓦楞纸价格走势(单位:元/吨)
进入3月以后,纸价走势开始分化。在本轮狂飙中领涨的瓦楞纸价格风云突变,一路狂跌。在国家统计局以10天为一周期的“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监测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3月瓦楞纸价格下跌之惨烈。
2月21-28日,高强瓦楞纸的价格尚为4056.0元/吨,接近2016年底的近期高点。此后三个统计周期,却持续大幅下滑,经3892.5元/吨、3648.3元/吨,跌至3月底的3157.8元/吨,比2016年底的4087.5元/吨暴跌22.74%,基本跌回了2016年11月的水平。
△2017年3月高强瓦楞纸价格走势(单位:元/吨)
在纸价失控狂飙的时候,纸厂为涨价找出了很多理由。比如,人民币贬值、原材料价格上扬、运输成本上涨等等。看上去,涨价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那这一波包装用纸价格的回调呢?说到底只有一个原因,印刷、包装市场需求疲软,支撑不了过快上冲的纸价。在突然掉头向下的纸价面前,纸厂、纸商作何反应?有几件事引起了三好同学的注意。
3月26日,苏鲁豫皖的部分瓦楞纸企业在山东举行了一次交流会。与会的17家大中型瓦楞纸企一致同意:为改善供需关系,减低库存量,各纸企一致同意停产或限产,并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在近期安排5-10天的停机停产计划,互派人员监督执行,预计减产7万吨;各纸企一致同意不再采取任何形式的亏本降价倾销行为。会后,多家纸厂在第一时间响应了停机限产计划。
3月28日,杭州市11家造纸及纸制品企业联合发布调价函,宣布自4月1日起原纸价格上调300元/吨。三好同学注意到,11个红彤彤的的印章是盖在同一张调价函上的。
△杭州11家造纸及纸制品企业联合发布的调价函
同样令人蹊跷的事情还有。4月初,有10家纸厂不约而同地发布调价函,宣布自4月5日上调纸品价格。其中,有纸厂直言不讳地表示:为响应行业协会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的号召;另有多家纸厂调价函十分雷同,均以进入3月,经营巨额亏损作为调价理由。还有两家纸厂的调价函甚至一字不差,让三好同学大跌眼镜。
以上种种乱象表明,如果说本轮纸价飙涨初期尚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发挥作用的话,在3月纸价回调之后,部分纸厂、纸商则已经完全撕掉了面纱,开始用“有形”的手,谋求合力控价。说到这里,三好同学只想弱弱地问一句:还有人记得咱们还有一部反垄断法么?
冰火两重天:纸厂干3个月顶5年,纸箱厂盈利压力大净利纷纷下滑
纸价一跌,纸厂就巨额亏损,到底是虚?是实?至少从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财报看,这事貌似并不靠谱。
比如,纸业巨头太阳纸业的业绩预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721万元-46814万元,同比增长180%-230%。
另一家上市公司博汇纸业的财报更具代表性。有心的老板或许还记得,三好同学曾说过杭州包装印刷公司,博汇纸业今年1月的净利润,超过了其2015年全年,接近其2014年全年的净利润水平。
近日,博汇纸业正式公布了2016年年报和2017年一季度报告,数据同样很惊人。2016年,博汇纸业实现营收77.96亿元杭州包装印刷公司,同比增长10.46%。而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2.01亿元,同比增长422.26%,增速比营收高出40多倍。
△近年来博汇纸业营收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2017年一季度,博汇纸业实现营收20.41亿元,同比增长31.98%,约相当于其2016年全年营收的26.18%。而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1.97亿元,同比增长1768.01%,约相当于其2016年全年净利润的97.93%,其2015年全年净利润的5倍多。
△近年来博汇纸业净利润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看到这,各位老板有何感想?三好同学觉得,至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纸厂的利润率在快速提升;二是至少太阳纸业、博汇纸业等大型纸厂一季度的盈利能力在稳步提升,部分纸厂以大面积巨亏作为控价的理由,恐怕经不住推敲。
当然了,如果各位老板能忍住不骂的话,三好同学还想多说一句,以博汇纸业一年70亿元左右的营收规模来看,其2014年、2015年每年三四千万元的净利润的确低了点。如果其利润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造纸业的平均水平的话,这一轮纸价上涨恐怕早晚都要到来,只是其脱缰狂飙的速度远远超出了包装印刷厂的消化能力。
狂飙的纸价在大幅提升纸厂利润率的同时,却成为包装印刷厂的绝对利空。近来,多家上市、新三板包装印刷企业公布了2016年年报,无论业绩涨跌,纸价均成为绕不过去的话题。而且,的确有些包装印刷厂在纸价上涨中遭受了不小的创伤。
比如,在新三板挂牌的合版印刷厂彩虹光2016年实现净利润 552.43万元,同比下降35.42%。据解释,主要原因是原材料采购的供需矛盾较尖锐,价格波动较大,此外,大部分上游供应商将 3-6个月账期的结算方式改为以现金采购的结算方式,加大了企业现金流的需求,造成融资额度增加,财务成本增长较大。
同样在新三板挂牌的瓦楞纸箱印刷厂兴港包装,2016年实现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2.35万元,同比下降46.95%。主要原因只有一个:原材料采购价格上涨(原纸涨价),导致毛利率下降。
华印小编发现新三板上市的纸箱厂宜昌金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年报显示,公司营收较去年同期下降15.71%;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净利润 3.98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 98.75%。
华印小编也了解到,中华包装控股发展有限公司2016年度收入为8.6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1.1%;毛利为2.66亿元,同比增长79%;但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792万元,同比减少85.5%。
此外,华印小编还发现,就连包装巨头合兴包装2016年的业绩都受到了纸价上涨的拖累。合兴包装在4月14日公布的年报中称,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5.42 亿元,同比增长24.19%;利润总额、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双双下滑,净利润更是同比减少10.29%。合兴表示公司盈利水平出现一定幅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出现大幅攀升,行业上下游供求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等因素影响。
纸价乱象,终于有包装印刷厂挺身而出了
如果说,2017年2月之前,纸价的上涨还披着环保、成本、供需失衡的面纱,纸厂间看似步调一致的行动更多是心照不宣的默契。那么,4月以来,这一轮包装纸价的强行上调,则是部分纸厂、纸商毫不掩饰的“合谋”。
而且,部分纸厂、纸商在本轮纸价波动中的举动,看上去已经丢掉了基本的商业准则。比如,部分纸厂、纸商的调价不仅针对新订单,而且还包括了包装印刷厂已经下单但尚未发出的纸品。
面对涨价潮中的这些乱象,包装印刷厂难道真的无计可施,只能任人宰割?有迹象表明,针对纸价上涨中的种种乱象,有关方面已经有所行动。比如,有媒体报道,3月中,针对出版用纸价格的快速上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发展司联合多个部门,召集国内大型出版集团召开了纸张价格调研工作座谈会。
另有报道显示,部分出版界人士建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协同发改委等部门,对纸张供应商是否涉嫌价格垄断展开调查。寄望政府出手干涉只是问题的一面,有的企业业已挺身而出,试图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
3月底,一位相熟的大型包装印刷厂老板给三好同学发来一份致某知名纸厂的《纸张催告函》。这份催告函字数不多,却掷地有声。大体说来是这样的:
2016年12月至2017年7月,这家包装印刷厂以6100元/吨的价格向该纸厂订购了859吨白牛皮纸。到2月底的时候,该纸厂完成了订单生产,并运抵该包装印刷厂所在城市的仓库。截止3月底,这家包装印刷厂完成调货411吨,剩余448吨在纸厂的仓库里。
3月间,纸厂提出涨价300元/吨,并告知包装印刷厂此价格可维持到3月底。问题是,在3月29日,当包装印刷厂准备再次调货时,纸厂单方面停止供货,并提出再次提价500元/吨。
面对纸厂的坐地起价,这位老板决定不再忍气吞声,而是通过催告函强硬表示,纸厂已经构成单方面违约,给包装印刷厂造成生产断线,订单无法交货的严重影响。拒绝纸厂的单方面调价,并要求其继续履行合同。
在聊天时,这位老板表示,如果纸厂拒不履约,准备请一个大律师来打这个官司,给行业出出气。后来的结果是,催告函发过去没多久,纸厂就表示愿意协商。
通过这位老板的经历,三好同学多少看出了一点门道,在部分纸厂、纸商突破商业底线,蛮横涨价的时候,包装印刷厂完全可以用各种合理合法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不是一忍再忍、一让再让。
当然了,印刷和造纸本是唇齿相依的产业上下游,真要搞到剑拔弩张的地步也没啥必要。问题是,在市场波动的时候,双方都应该保持必要的克制和理性,而不能是单方面的忍让和退步。而且,没有市场需求的杀鸡取卵式调价,本来也很难持久,各位老板看呢?
前一段纸价飙涨的时候,就曾有造纸业人士表示:这个行业苦了五年了。言下之意是,也该过过好日子了。各位老板说说:咱们包装印刷厂苦了多少年了?是不是也该过过好日子了?
以上内容来源于用户投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侵权,联系我们进行删除!